正文 倫敦塔下的血雨腥風(2 / 2)

在安妮·波琳之後,亨利八世還處死了他的第五任妻子——凱瑟琳·霍華德。凱瑟琳是安妮的表妹,她被處死的原因也是對國王不忠。亨利八世冤枉了安妮·波琳,但這一次一點也沒冤枉凱瑟琳。凱瑟琳的兩個情人先被處死,兩人首級都被掛在了倫敦橋上,而押送凱瑟琳去倫敦塔囚禁的馬車,就要從懸掛首級的橋上經過。王後在見到情人首級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是活到頭了。在行刑前的最後一晚,凱瑟琳跟執行官威廉金斯要來一個木墩,反複練習如何引頸受刑,她可能是在故作鎮靜,也可能是想用這種方法來減輕對死亡的恐懼。

亨利八世死後,瑪麗和簡·格雷成為王位的繼承人。瑪麗是羅馬天主教徒,她把新教教徒視為“異端”。新教教徒明顯支持簡·格雷成為女王。但簡·格雷很快就被推翻,她隻做了9天女王,曆史上也稱其為“九日女王”。權力落在了亨利八世的女兒瑪麗手中。瑪麗掌有生殺大權後,一次就活活燒死了300名新教教徒,曆史上稱其為“血腥瑪麗”。不久之後,“血腥瑪麗”還處死了簡·格雷。

根據有文字可考的史料記載,在倫敦塔下被斧刑處死的最年長死囚並非前麵提到的瑪格麗特·波爾公主,而是一位80歲的老者——西蒙·弗雷澤。在英國刑法史上,西蒙·弗雷澤是一位標誌性人物,因為他是最後一位在倫敦塔下被斧刑處死的貴族。在他之後,英國便廢止了殘忍血腥的斧刑。

英國人一向以紳士形象示人,但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倫敦塔卻偏偏成了世界上一處最不“紳士”的地方。在這方麵,雖然隻是隔了一條英吉利海峽,他們的鄰居法國就要“厚道”多了。當法國早已用上半機械化的斷頭台時,英國還在使用誤差率極高的長柄大斧。在倫敦塔下,隻要是死刑,就會窮究其極將其變成折磨死囚神經和肉體的一個恐怖、緩慢和細節被放大的過程。

這一血腥的死刑還衍生出了一種平民圍觀的文化,隻要砍下來的頭顱被劊子手高高舉起,就會引來一片叫好聲。十分滑稽的一幕是,當查理一世掌權時,他砍下死敵的頭顱下麵是一片叫好聲;後來查理一世自己被別人砍頭時,下麵還是一片叫好聲,且在下麵圍觀叫好的是同一群人。其實老百姓根本不去分辨誰是誰非,因為砍頭的“遊戲”早就定有規則,就像蕭伯納所說:“罪犯並非死於法律之手,他們是死於他人之手。”好在在西蒙·弗雷澤被處死之後,英國便逐一廢止斧刑和其他野蠻的刑罰。

上圖:英女王瑪麗

今日的倫敦塔

倫敦塔位於英國泰晤士河左岸,是一座“女王陛下的宮殿與城堡”,由城堡、炮台和箭樓等組成。這座石造城堡建築是由本不是英國人的征服者威廉開始建造的。他是英國國王愛德華的堂兄弟,當愛德華背棄讓威廉繼承王權的承諾後,一心想坐上王位的威廉便帶著他的軍隊從法國一路打到倫敦,如願以償成為了英格蘭國王。

為了鞏固政權,1078年起,威廉耗費20年建造倫敦塔,借以保衛倫敦城。建成後的倫敦塔外牆有30米高,城中最重要的建築是諾曼底塔樓,它是整個建築群的主體,因其是用乳白色的石塊建成,又稱白塔。白塔有部隊駐守,軍事功能極強且極為堅固。13世紀時,後人在倫敦塔外圍增建了鍾塔、衛塔和珠寶塔等13座塔樓,形成一圈環拱的衛城。

倫敦塔在英國王室中的意義非常重大,作為一個防衛森嚴的堡壘和宮殿,英國數代國王都在此居住,國王前往倫敦塔加冕也成了一種慣例。

倫敦塔還是一座著名的監獄,其中的血塔被國王用來專門囚禁政治要犯及國王的死敵,是一座“隻進不出”的死牢。

倫敦塔還一度成了“皇家動物園”,原因是亨利三世結婚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送來3隻獅子作為賀禮。動物館後來被移到西麵正門附近,該處也因此改名為獅塔。當然,倫敦塔現在是見不到獅子了,但這裏供養著6隻“明星”般的渡鴉——它們由專門的管理員精心飼養,並受到守衛倫敦塔的皇家衛兵的特別保護。這和一個古老的傳說有關。傳說隻要倫敦塔裏還有烏鴉,大不列顛就不會受到侵略;反之,如果所有烏鴉離去,倫敦塔就會倒塌,巨大的災難也會同時降臨整個英國。為了尊重這一古老的傳說,這6隻渡鴉便由政府開支好吃好喝飼養在了倫敦塔裏。

【責任編輯】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