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的傳言與事實

■譚敦民

人們常說,50歲是一個坎,身體素質開始大幅下滑。專家指出,其實未必,人的個體差異很大,健康的關鍵在於你自己,人到中年身體走下坡路是可能的,但不要輕信那些衰老傳言,否則,你會陷入身體衰老傳言的陷阱中。

人到老年記憶力衰退?

一個常見的說法是,人老了,記憶力差了。其實,記憶力差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不少年輕人也有這個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年齡大了,未必記憶力就那麼差,一般隻是機械記憶力可能不如年輕時候了,但是卻更有智慧了。

好多國家都有規定,擔任國家領導人必須是中老年人。年齡大些,才會成熟,才會更加聰明睿智。傳說“薑子牙八十遇文王”,幫助周文王、周武王開創了周朝天下。

老年人如果記憶力急劇衰退,可能是病態,一般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情況。生理性記憶力下降是指因身體機能衰退而導致的愛忘事,一般不伴有認知能力下降、人格異常等,對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無明顯影響。病理性記憶力下降是指由於身體疾病而導致的記憶力下降,如腦梗塞、酒精中毒、老年性癡呆等。

如果不是疾病導致的記憶力下降,完全可以通過一些預防措施,降低老年失智的可能。首先從飲食開始。多項研究顯示,食用高飽和脂肪和高膽固醇食品的人患老年性癡呆的風險至少比沒有此類飲食習慣者要增加兩倍。而食用全麥食品、水果、蔬菜、瓜子和堅果則大有裨益,因為它們提供纖維素和抗氧化劑,能保持動脈暢通無阻,為大腦輸送充足的血液。

老年人不需要太多睡眠?

大腦內有一個叫鬆果體的小器官,分泌一種促進睡眠的激素——鬆果體素,這種激素直接掌控著人的睡眠節律。人在30歲之前,大腦鬆果體分泌的鬆果體素比較多,30歲以後,鬆果體素逐漸減少,所以,民間有“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著”的說法。

老年人與年輕人一樣,同樣需要通過睡眠休息來恢複體力和精力。成人每天睡眠7個小時左右即可,老年人也一樣,隻是老年人往往難以入睡和安眠罷了。引起失眠的原因比較複雜,有環境原因、個體的不良生活習慣因素、機體病變或者不適、興奮或者憂慮、情緒低落、緊張、害怕等等,都可能引起失眠。所以平時應該注意飲食規律,保持良好情緒。

老年人睡前不要看過於驚險的電視劇,不要過多思考問題。傍晚和睡前盡量不要喝茶和咖啡,不要飲酒。可以吃一些有助睡眠的食物,如牛奶、水果(蘋果、香蕉、梨、大棗等)、小米粥、酸棗仁粥、蓮子粉粥等。最好是在有睡意的時候再上床睡覺,不要過早上床。

老年人嚴重失眠應該去醫院診治。

老了鍛煉未必已晚

好多人以為,人老了再開始鍛煉也晚了。其實,這也並非事實。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鍛煉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與對年輕人的影響一樣。一項研究顯示,死亡率與每周燃燒的卡路裏成反比,耗費的卡路裏越多,死亡率越低。健身運動出點汗,揮發的不僅僅是水分,還消耗了脂肪,降低了血壓和膽固醇,增加耐力,也會使睡眠更好。

與“老了再開始鍛煉也晚了”說法相似的是,老了就不要跑步了。其實這也不符合事實。跑步是一種全身運動,可以使胃腸蠕動力增強,消化液分泌增多,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跑步能使呼吸肌發達,肺活量增加1~2升,有的運動員最大吸氧量可比常人提高33%~60%。長期堅持跑步的人冠狀動脈不會因年齡而縮窄,保證有足夠的血液供給心肌,從而保持良好的心髒功能。堅持跑步還能加強新陳代謝,延遲骨骼的退行性改變,預防老年性骨與關節病的發生,從而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