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杯九龍杯,當然要有九龍。這杯子的杯壁上,雕有九條龍,但是不是明文刻的,而是在羊脂玉和和田玉之間的夾層裏,所以看著這杯子的杯壁上有九條龍但是拿在手裏絕對不會硌手;同時,杯子的杯沿上有九條首尾相接的龍,這九龍之間有鏤空之處,但是水如果滿了,也絕對不會從鏤空之處溢出來。這就是九龍杯的明十八條龍,這技巧本已經是很精巧,但是相比暗九龍,這些技藝算是毫末。
這九龍杯的點睛之處就是暗九龍。暗九龍自然不在明麵上,要看暗九龍離不開一樣東西,那就是酒,而且都是好酒。一杯好酒到了杯子裏,清澈透明,這時候就能看見在杯底有九條龍上下翻飛煞是好看!
這件東西怎麼到了成親王手裏是個謎,是誰做的是個謎,但是結果就是這件寶貝到了成親王手裏,成親王為討好乾隆皇帝擴大自己派係的勢力,把這件寶貝獻給了康熙爺。果不其然,康熙爺對這件寶貝是愛不釋手,對成親王也是大加封賞。
可是,誰也沒想到的是,這件寶貝也被人盯上了,那就是楊香武。
楊香武和黃三太嗆了火之後自己也犯愁,但是大話已經放出來了,如果不取點什麼東西怎麼能在江湖上立足呢?但是自己要取皇家的東西那談何容易,大內高手如雲自不必說,光這皇宮的門兒朝哪開自己都不知道呢。
楊香武從浙江往北走,過安徽、山東,一邊趕路一邊想辦法。趕路的速度自然不是特別快,就被後來的“一粒灑金錢”胡景春趕了上來。胡景春是老成之人,一路上幫助楊香武想辦法,想怎麼幹出點大事兒來。
後來,兩人在路上遇到有人打劫鏢局的達官,出於道義,兩人出手救下了這幾位保鏢的。沒想到這保鏢的幾位,除了鏢局的和江湖上的英雄,還有兩位三品帶刀侍衛,因此楊香武到燕京之後想法設法把保鏢的達官灌醉了套出了兩位官差的話,才知道這趟鏢押送的竟然是天下至寶“溫良薄玉盞,透體九龍杯。”楊香武因此動了要偷九龍杯的心。
是夜,楊香武就在胡景春的掩護下,私闖皇宮,正好康熙爺得了寶貝要顯擺一翻因而大宴群臣。楊香武仗著輕功好,在皇宮裏耍了個小把戲,利用熒光粉在皇宮的牆上畫了個個大大的金元寶,調虎離山,群臣一時之間離了座位前去看景,趁這功夫楊香武盜了玉杯,逃出皇宮。
雖然在逃出皇宮的路上,因為不熟悉皇宮的道路而迷路,被大內侍衛薩德星攔了一把,但是在胡景春的掩護下楊香武還是順利的逃走,這是九龍杯第一次被盜。
康熙爺回到座位發現九龍杯被盜自然是龍顏大怒,立刻下旨追查。這件事就被吏部天官彭朋攬了下來。
那麼彭朋為什麼要接這件差事呢?這其實也是和黃三太有著莫大的關係。
這些陳年往事,李景春經常和師父提起來,這和九龍杯還有濟慈有著莫大的關聯,和先天八卦門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跟重要的是,師父認為這段往事能讓我看清人性。
彭朋此人人,在評書《彭公案》裏有著詳細的描述和記載。他本是三河縣的縣令,但是《彭公案》裏說彭朋的發跡是由九龍杯一事開始的這其實是後人杜撰,你想啊,當時他隻是區區一個小縣令,怎麼可能會有機會辦那麼大的案子呢?真實的情況就是當時彭朋已經官至吏部侍郎這才有機會攬這件事情。
彭朋看當天晚上的事情,特別是影壁牆上那熒光粉畫的東西就知道,這件事情必定是江湖人士所為。當時,他自己在三河縣的時候,辦案多虧了一般江湖朋友的幫助才屢破大案難案,這其中就包括黃三太和楊香武。因此彭朋心想自己有江湖上的朋友,破這件案子那豈不是很容易,這樣也能讓聖上看看自己的能耐,他那哪裏知道這件事情就是他的江湖朋友們幹的,更沒有想到這件事情會起了如此大的波瀾,差點無法收場!
康熙爺下旨查案,彭朋奉旨擒賊,這才引出來隱賢山二盜九龍杯,“四大名偷”會京師要三盜九龍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