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改善了農村飲用水質,提高了農民健康水平

農村人飲解困項目實施前,農民吃水不僅困難又不衛生,腹瀉、痢疾等腸道疾病發病率極高,嚴重影響著群眾的身體健康。飲水項目實施後,經工程技術人員對項目區單戶水窖工程和集中供水水源取樣送衛生防疫部門化驗,各項指標均符合人畜衛生飲水標準。飲用水質的改善,減少了疾病,村民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氟砷改水項目的實施,使項目區農民徹底擺脫了長期以來因飲用高氟水源而產生的黃斑牙、骨質疏鬆以至智力下降等疾病的困擾,不但能夠使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而且節省了醫療費用。按每人每年減少醫療費用15元計,則全區人飲解圍和氟砷改水項目一年可節省醫療費用106.87萬元。

3.美化了農戶環境,改善了農民衛生條件

飲水項目實施前,項目區農民大多數因幹旱缺水不勤洗漱,個人、家庭、環境衛生較差。興建飲水解困項目單戶水窖工程後,院子硬化成光滑平整的水泥集雨麵,廁所、畜圈、禽舍與院落隔離,多數村民還修建花園,種植花卉,美化了庭院環境。集中供水工程受益村民,從集鎮或市區買來了瓷磚,貼在戶用給水栓上,上麵擺上了盆花,既美觀又衛生。“水龍頭一擰,清清的水就到家了,別說用了,看著心裏就舒坦”。用上水的村民高興地說。幹淨充足的水源,在保證人畜飲水的同時,還能讓廣大農民群眾勤於洗漱,搞好個人及家庭衛生。李旭紅是太京鎮李家台子村的富裕戶,二期人飲解困項目實施用上自來水後,他正計劃著買台“太陽能”,準備蓋一處洗浴室,讓自家和本村村民率先享受一下城裏人的生活。

4.推動農戶庭院經濟發展,促進農村結構的調整

農村飲水解困和氟砷改水項目單戶水窖工程建成後,每眼水窖蓄水40立方米,除了保證人畜飲水外,還能節餘10~15立方米,村民可利用這部分窖水在房前屋後種植西紅柿、辣椒、茄子等蔬菜,不但可以改變群眾副食品單一的現狀,提高飲食水平,而且可以節省用於買菜的費用。每戶每天按節省1元買菜錢計算,僅每年的5—9月蔬菜生長旺季,每戶可節約買菜支出150元,整個項目區水窖受益農戶每年共可節約150.82萬元。

5.減少了水土流失,保護了生態環境

秦城區暴雨比較集中,每年6—9月份降水約占全年的60%以上,每逢暴雨,徑流下泄,衝刷道路、村莊,使村莊地形破碎。通過農村飲水解困項目單戶水窖工程集流場硬化、水窖攔蓄,使村莊坡麵70%以上徑流得到有效利用,從而不致衝刷村莊、陡崖、道路、農田,穩定了溝坡,減輕了崩塌、滑坡等水土流失現象發生,保護了生態環境和居住安全。

6.增進了幹群關係,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

農村飲水解困項目的實施,是各級政府和水利部門為農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的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增進了農民和鄉村幹部的關係,促進了鄰裏和睦,改變了村風民情,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落到了實處。汪川鎮(原蘇城鄉)朱家山村,地處秦城區最南端,全村137戶684人。由於土地瘠薄,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原因,農民群眾生活仍很困難,特別是吃水難的問題,長期製約著該村的經濟發展。近年來,幹群矛盾突出,村委會班子處於癱瘓狀態,各項工作難以開展。汪川鎮黨委利用二期人飲解困項目建設這一契機,組成工作組,深入該村解決問題,成立了由新當選的村幹部和六位群眾代表共同組成的飲水解困領導小組,用五、六個月時間完成了單戶水窖137眼,安裝手壓泵137台,解決了全村群眾一直懸而未決的吃水問題。農村飲水解困項目的實施,確確實實給幹旱貧困地區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帶來了新的希望。

7.促進了農村飲水事業的規範化、製度化建設

國家農村飲水解困項目,從規劃設計和實施方案的編製及報批手續到建設實施程序,從施工隊伍選擇、物資招標管理到資金籌集使用,從工程施工規範、質量監控、項目竣工驗收到資料、檔案整理及建後運行管理,都具有科學、規範、嚴格的項目管理體係。通過項目的實施,不僅鍛煉了職工隊伍,提高了項目工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對秦城區農村飲水等水利工作的規範化、製度化建設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