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第一批(2003年度)飲水解困工程單戶水窖和集中供水工程,除皂郊水廠外,共完成投資422.51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26.85萬元,地方及群眾自籌195.66萬元。投勞9.18萬個,完成工程量20.4萬立方。已解決7鄉鎮、13村、2191戶、1.05萬人、2091頭大家畜的飲水困難。
三、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實施的主要措施
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工程關係著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健康狀況的改善,也關係著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關係到國家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如何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問題,已經成為當地群眾衡量各級黨政領導和水利部門是否執政為民、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一個重要標準。為了切實將農村飲水解困這項益民工程搞好,讓群眾認識到黨和政府給他們辦了一件大實事、大好事,進一步貼近黨和群眾的關係,秦城區水利部門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堅持科學規劃,做好前期工作
搞好規劃設計是農村飲水解困項目建設的首要前提。為了使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得到順利實施,秦城區水利部門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
一是做好調查,實行名冊管理。早在1999年,區水利局就抽調專人,對全區原22鄉鎮、596個行政村、1791個自然村的人畜飲水情況進行全麵、細致地調查摸底,編製成冊,為全區農村飲水解困項目可行性報告的編製提供了詳實的依據。
二是因地製宜,科學規劃。秦城區農村飲水解困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和實施方案由具有水利工程設計資質的天水市水電工程勘測設計隊和北道區水利局工程勘測設計隊編製完成。區水利局組織業務能力強的專業技術骨幹進行協助和提供基礎資料。在規劃編製中,堅持因地製宜,科學規劃,按照人口居住情況,宜集中則集中,宜分散則分散;按照水源條件科學合理地選擇工程形式,並堅持集中聯片,整村推進的原則,整鄉鎮、整村戶全麵規劃,一次解決,解決一村,銷號一村。
三是與時俱進,創新思路。在二期第一批飲水解困工程實施方案編製過程中,秦城區水利局按照飲水工程建設為農村社會發展服務的目標,結合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城鎮化建設需要,進一步改變工作思路。在工程形式的選擇上,除無水源的村采取單戶水窖工程外,其他鄉村向集中供水工程傾斜,同時充分征得農民群眾的同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工程建設標準與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相適應,不盲目提高標準,超出農民經濟承受能力。
四是加大科技含量,推廣先進技術。為了大力推廣農村飲水工程先進技術設備和先進管理經驗,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工程運行管理成本,秦城區水利局對二期一批項目皂郊鎮水廠和娘娘壩鎮水廠首次采用變頻自動上水裝置,利用微機監控管理這一先進技術。實施方案批複後,對每一處集中供水工程做了單項工程設計,上報市項目辦批準後開工實施。
2.加強項目領導,靠實工作責任
為了把農村飲水解困這項民心工程做好,秦城區委和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參與,使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有了可靠的組織管理保證。
第一,設立秦城區農村飲水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區委、區政府及時成立了由區長安永同誌任組長,區政協副主席(原區委副書記)霍秀清、區委副書記王小林、區政府副區長韓大有同誌任副組長,農辦、水利、財政、計經、審計、衛生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農村人飲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在區水利局設立人飲項目辦公室,由分管副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成員按照質量監督、技術監督、物資供應、統計和資料檔案整理等工作明確分工。
第二,各鄉鎮分別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鄉鎮黨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區上與各鄉鎮簽訂了項目建設責任書,水利局與技術人員簽訂了技術承包責任書,並按照行政、技術雙軌承包責任製要求,由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包鄉,駐村鄉鎮幹部和水利局技術員包村包戶,將任務一次分解到村、到戶、到每個幹部頭上,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多方配合、整體聯動的抓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