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高台縣農村公共道路調研報告
農村公共道路是農村最基本的公共基礎設施。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加快農村公路發展,實施“通暢工程”和“通達工程”,這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步驟,是新一代中央領導人“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近年來,隨著國家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與農村經濟的發展需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農村公路建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村公路發展任重而道遠。因此,我們必須按照著眼現在、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農村公共道路發展步伐。
甘肅省高台縣位於河西走廊西端最狹處。2003年全縣有15.8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93萬人,非農業人口2.96萬人。高台的人口結構有兩大特點:一是移民較多。90年初開始,甘肅隴東、青海、寧夏三地搬遷到高台縣的移民近2萬人,移民集中主要在許三灣、駱駝、南華三個鄉鎮。二是少數民族多。在高台縣居住著回、藏、維、裕固、撒拉、東鄉、滿等14個少數民族。2002年高台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11 1元。
一、高台縣城鄉公共道路現狀
全縣12個鄉鎮分別分布在國道312線和縣道高石線、張羅線、蓼巷線周圍。135個行政村均分布在鄉鎮中心最遠10公裏左右範圍之內。蘭新鐵路在高台縣境內總長50公裏,運輸主要靠公路。全縣的交通運輸網以縣城為中心,國道312線為骨架,縣鄉道路為支幹,鄉村道路為補充的陸地交通道路網。
2004年高台縣擁有各類汽車近700輛,拖拉機26000多輛,其中上路拖拉機10000多輛。
高台縣現有公路442.6公裏,其中國道65.6公裏,占總裏程的14.82%,縣道218公裏,占49.25%,鄉道(包括專用道)159公裏,占35.92%。在高台縣442.6公裏公路中,次高級路麵176.81公裏,占40.32%;低級路麵176.81公裏,占40.32%;無路麵15.21公裏。晴雨通車裏程390.6公裏。
在高台縣的12鄉鎮中,不通柏油公路的鄉鎮有1個(鹽池鄉),占8.33%;在全縣135個行政村中,不通等級公路的行政村有22個,占16.30%。
另外,在高台縣218公裏的縣鄉公路,柏油公路隻占50%;在全縣約400公裏鄉村道路中,95%的是沙土道路,隻有5%左右村道路為柏油路;全縣近200公裏的村社道路,全部是沙土道路。
二、高台縣城鄉公共道路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鄉村公共道路建設資金嚴重短缺
高台縣的縣、鄉、村、社四級公共道路總裏程約820公裏,2003年建設、維護、管理總投資費用僅有103萬元。按照現行的交通公共道路建設管理體製,縣、鄉、村、社四級公共道路的投資維護主體主要是縣交通局,而縣交通局的公共道路建設和維護資金的主要來源是拖拉機養路費返還款,而拖拉機養路費征收難度較大,數額有限。如2004年高台縣擁有拖拉機總量約為26000輛,隻有10000多輛交納養路費。2003年全年縣交通局征收到的拖拉機養路費為110萬元,其中80%的返還給縣交通局作為鄉村公共道路建設、維護的資金,遠遠滿足不了道路建設維護的需要。而現在修建一公裏縣鄉道路需要20萬元,修建一公裏鄉村道路需要15萬元,2003年縣交通局擁有的拖拉機養路費返還款88萬元,隻能新建鄉村公路6—8公裏。事實上,這點建設維修資金,就連維修現有的農村公共道路都不夠,更談不上投資新建新的鄉村公路。
(二)公路建設政策向鄉村公共道路建設傾斜不夠
從高台縣交通局提供的有關資料來看,近幾年,省交通廳盡管對修建鄉村公共道路的投資力度有所加大,每公裏建設資金撥款有一定增加,但是仍然與鄉村公路每公路建設的實際需要資金數額有較大差距,政策傾斜明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