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幾天的調研,我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長田的這些小學生中沒幾個的期末成績是及格的,90%的學生的成績都是在10~30分。我調查的小孩子中就沒一個語文數學成績超過35分的。”這使我很納悶,同時也很震驚。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呢?我決定把這個問題搞清楚。於是我走訪了幾戶有小孩上小學的人家。才發現這邊的老師好像都不怎麼負責,早上都不怎麼來上課,有的老師更是拿錢請當地有點文化的人來給自己代課。而且家長也不怎麼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放學回到家還要幫家長做家務。上學沒學到東西,放學後沒有補充知識,你說這個教學質量怎麼會好?
長田的情況隻是許許多多的貴州農村地方的縮影。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那要我們認真分析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
我們貴州的一些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教育發展滯後,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農村教育的相對滯後與人才資源的匱乏。因此,西部人要轉變觀念,樹立並落實科學的教育發展觀,在國家重視的同時,自身應擺正教育的位置,進一步提高對教育在現代化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的認識,促使農村城市教育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及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權益,使每個農村青少年及公民都能得到全麵、和諧、健康的發展,人盡其才,才為國所用。不能把發展的重點僅僅停留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上,而應放在開發人力資源、發揮人才作用上;自覺克服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重眼前輕長遠的錯誤觀念,促使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我們的領導更不能把發展教育視為“短期難以出政績”的“軟任務”,而應把發展教育當做“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來抓。
形成貴州農村教育問題的主要原因:“客觀上是由於自然地理環境因素差、經濟發展滯後等,主觀上則是與我們目前的教育投資體製、教師隊伍狀況、思想觀念滯後有關。一是現行體製下各級政府間財力資源與義務教育責任不對稱;中央和省級政府掌握了主要財力,但不承擔義務教育的財政責任;縣鄉政府財力薄弱,卻承擔著舉辦義務教育的籌資重任。二是公共財政投入不足,經費主渠道得不到保證。”
同時,貴州農村教育還存在著師資匱乏、鄉村教師素質不高、部分教師學曆不達標、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教育內容與西部經濟社會脫節等問題。
(任安俊2007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