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創建絲綢之路文化旅遊園區的緊迫性
旅遊業作為“無煙工業”、“朝陽產業”,在現代經濟社會生活中所占分量之重,已經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所以,在區域經濟競爭中,各地無不加大發展旅遊力度。關於以上創建絲綢之路文化旅遊園區的建議如果經論證切實可行的話,相信它作為蘭州的龍頭旅遊產品,會帶動商業、物流、交通、文化等行業的綜合發展,其直接的經濟效益與潛在的社會效益將是非常突出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快實施的步伐。有兩個參照係可供參考:一是“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正在籌建;一是號稱中國第一家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新疆絲綢之路博物館已經於2005年6月正式開館迎客。“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基本功能是對海上絲綢之路的出土文物和遺址,加以收藏、陳列與展覽,體現人類的海上文明悠久與燦爛。館場位於廣東陽江海陵島十裏銀灘。按照構想,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以“文物保護、協調環境、旅遊開發”為出發點,以文物保護為核心,以注重環境和生態保護為原則,以“藏以文化底蘊,寓意時代意念,融以自然神韻”為目標,將建設成為“世界一流、亞洲一流”的現代化專業性水下博物館。博物館藏品規模確定為3萬件,工程建設包括主體工程和輔助工程,總建築麵積為25840平方米,總投資超過1.9億元。該館擬於2007年年底開放。新疆絲綢之路博物館地處烏魯木齊二道橋商業圈,占地麵積7080平方米,所建的6層建築展館麵積為8775平方米。整個展館表現的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曆史遺跡和主要城市的演變過程,再現古絲綢之路豐富的人文曆史及商業流通、文化傳遞等曆程,主要集中在內外兩個區域,分固定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其中固定基本陳列分綜合館、民族館、古錢幣館和古岩畫館四大部分,展示古絲綢之路南道、北道和草原道的文化、民俗及古跡;專題陳列區進行國際、國內珍貴物品的輪展。充分通過館內的建築場景、雕塑、文物和珍貴遺存再現悠久曆史。據了解,博物館由民營新疆海朋集團投入巨額資金來整合巨大的文化資源,在政府支持、專家主導下而創建的。它的建立引起國內外極大關注,並得到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著名紅學家馮其庸教授說,在烏魯木齊創建絲綢之路博物館是一項空前的創舉,是全國乃至世界獨一無二的舉措,這項曆史的空白終於得到填補。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籌建與新疆絲綢之路博物館的開業啟示我們一定要有搶抓機遇意識,同時這兩家博物館的運作也給我們提供料可資借鑒的成功經驗與建設中的不足,從而使我們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打造另一精品文化項目。
五、天下李姓出隴西
李氏源遠流長,苗裔枝繁葉茂,古今英才輩出,在中華民族浩如繁星的姓氏中素有“著姓”之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最新公布的新“百家姓”順序,李姓為中華第一大姓。而自古就有“天下李姓出隴西”一說。隴西,指的是隴山以西之地,隴山即今日六盤山。據《辭源》注釋,隴西郡包括蘭州、隴西及天水等地區。秦漢時的隴西郡,其郡治均在狄道(今日臨洮);三國魏晉隋時期,隴西郡治均在隴西,即今日之隴西縣。所以說作為李氏文化發祥地的隴西,不僅要包括今日定西,甚至也要把多半個甘肅包括進去。隴西李氏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姓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甘肅得天獨厚的金字招牌,是祖先給我們留存了1300多年的寶貴財富,如何加快李氏文化的發掘和開發,以李氏文化的開發帶動隴西縣、定西市以至甘肅省的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李氏文化源遠流長
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一般源於郡望。《辭海·郡望》:“魏晉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世族,稱為郡望。”郡望是指每一郡中最為顯貴之氏族,且為全郡庶民所仰望的姓氏。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製,漢襲秦製,這就為郡望一詞打下了基礎。漢高祖統一中國,采用了“休養生息”的英明政策,很快恢複和發展了生產;“文景之治”,全國空前地繁榮了起來。在此基礎上,漢武帝開疆拓土,使漢朝成為空前強大的封建帝國。在創建這些偉業的過程中,各郡都會湧現一批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的姓氏便成了大姓,也就是所謂的“郡姓”。此時李姓早已是隴西最顯貴的世族了。不過,追根李氏的源起,實際上可以上溯至上古時期。據史料記載,李氏源自皋陶,為堯大理,以官命族為理氏。裔孫利貞時因避難始改“理”為“李”。至道家始祖李聃,創《道德經》,奠定中國哲學思想體係的基礎,李姓得以凸顯。李聃十世孫李崇為隴西守,即隴西房始祖。隴西李氏自此繁衍生息,建功立業,其聲譽經久不衰,根深葉茂。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全盛時期。生長於隴西成紀的李淵父子,統率十萬關隴軍,逐鹿九州,一統天下,文治武功,至為煊赫。特別是一代明君李世民登基後,勵精圖治,振興百業,姓氏傳統,也為他所關注,詔令高士廉等四大臣編纂《氏族誌》,在全國範圍內收集氏族家譜,依據史書及文獻記載,鑒別世係,刊正姓氏。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書成,頒布天下,這就是著名的《大唐氏族誌》。從史料看,此書將天下氏族分為上上、下下九等,李姓既為國姓,當然非上上莫屬了。與此同時,太宗詔令天下,李姓的郡望是隴西,且對受封歸降的顯赫之士廣賜李姓。舉國上下李氏至為尊榮,天下李姓是一家,還分什麼派和係,同為隴西籍,共奉“隴西堂”,以隴西為榮,尊隴西最親,這就是李姓的郡望和堂號均以隴西命名的原因。由此開始,出現了“天下李氏出隴西”,故言“李者必稱隴西”之說。隴西李氏重臣良將,高公巨卿,名士賢流,代有英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寫下了重彩濃墨的一筆。以李白、李賀、李商隱和隴西“三李”(李朝威、李公佐、李複言)等為代表的李氏文化人,在中國文化史上建樹宏偉,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甘肅的曆史名人中,李姓人氏有李崇、李淵、李世民、李廣、李陵、李衝、李晟、李翱、李彥仙、李益、李約、李夢陽,說明2000多年來,李姓確實是隴原人民所仰望的姓氏,他們的郡望為隴西,也為我們隴原人民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