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調動 ┃ 8.9 ┃10.3 ┃15.1 ┃ 9.8 ┃ 8.8 ┃ 8.2 ┃ 6.7 ┃ 7.8 ┃ 8.4 ┃ 5.4 ┃ 4.9 ┃
┃分配錄用 ┃ 5.4 ┃ 6.8 ┃ 4.5 ┃ 7.0 ┃ 6.3 ┃ 4.4 ┃ 6.6 ┃ 4.8 ┃ 1.5 ┃ 3.7 ┃ 1.0 ┃
┃退休退職 ┃ 0.8 ┃ 1.6 ┃ 1.5 ┃ 0.3 ┃ 0.5 ┃ 0.0 ┃ 0.7 ┃ 0.9 ┃ 0.7 ┃ 0.7 ┃ 0.1 ┃
┃其 他 ┃10.6 ┃10.5 ┃ 6.2 ┃13.9 ┃13.1 ┃13.2 ┃ 9.4 ┃ 4.1 ┃ 3.0 ┃ 6.3 ┃ 2.9 ┃
┗━━━━━┻━━━┻━━━━┻━━━━┻━━━━┻━━━━┻━━━━┻━━━━┻━━━━┻━━━━┻━━━━┻━━━━┛
資料來源:1.根據《少數民族人口遷移的幾項定量分析》(李紅傑,1995)有關資料整理。2.表中數據根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資料整理。
國際經驗表明,現代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會平等、經濟發展、文化自治以及民族平等等民族問題的製約。現代化並不可能減少民族問題,恰恰相反,反而會使民族差異更為顯著。前蘇聯強大的中央集權製政府,就曾受到少數民族要求自治的困擾。即使美國這樣的現代化大國也仍未真正解決民族問題。中國盡管在許多方麵與其他國家相比民族關係友好和睦,但民族之間的矛盾與差異依然存在。為此,在民族地區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必須十分重視文化因素的作用和影響。如果對此重視不夠,民族地區則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這應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四、絲路文化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園區
2006年春節黃金周期間,蘭州景點成為甘肅省旅遊景區人們春節旅遊的首選地,共接待省內外及國外遊客12萬人次,占全省接待遊客的五分之一強。然而,這一不俗的表現,並不能凸現出蘭州在甘肅旅遊中的主體性地位和其旅遊資源的特色,絕大多數遊客都是一日遊。
“在蘭州,能值得一去的地方太少了。”不少人用這樣一句話概括了自己的感受。蘭州是西部山水名城,也是舉世聞名的古代陸地絲綢之路重鎮。但給人的感覺是,蘭州不像其他大城市一樣有主體性、標誌性的旅遊景區。譬如深圳有“世界之窗”、“錦繡中華”,昆明有“民族村”、“世博園”,西安有“兵馬俑”、“碑林”,銀川有“華夏西部影視城”等等,這些文化旅遊景區不僅極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美譽度,同時也為這些城市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一舉多得;遺憾的是,迄今為止,作為省會城市的蘭州,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文化旅遊景點。客觀地說,蘭州沒有拿得出手、叫得響亮、知名度高的旅遊產品,它在全省旅遊中心的地位難以得到展示。外地遊客覺得蘭州沒有好玩的地方,我們自己也無以推薦能凸現西北地方特色的地方。五泉山和白塔山在全國的城市名山中微不足道,黃河穿過的城市遠非蘭州一家,我們的碑林怎麼說也有效仿西安之嫌(並且園區內真正作為蘭州籍乃至甘肅籍的書法家所占比例並不很大);較能代表蘭州文化個性的景點當推“中山橋”、“龍源”、“黃河母親”與“水車公園”,又可惜這些景點過於單一,規模太小,十幾分鍾、半個小時就參觀完畢。蘭州市景區門票超過10元的地方甚少,所能帶來的效益非常有限,與動輒幾十元、上百元的其他省會城市景區門票相比,有小巫見大巫之感;在省委省政府倡導大力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建設特色文化大省的形勢下,在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蘭州文化圈”、“文化蘭州”的良好機遇下,我們深感在未來的“十一五”中,必須以創新思維,以大手筆、大舉措切實加快蘭州旅遊事業的發展。為此,我們的建議之一,就是要充分利用好蘭州地處古絲綢之路的天然優勢,傾力設計、建設好“絲綢之路文化旅遊園區”。
(一)創建絲綢之路文化旅遊園區的必要性
蘭州是甘肅的省會城市,是大西北的交通樞紐,中國陸地版圖的幾何中心,更是舉世聞名的古代陸地絲綢之路的要塞重鎮。絲綢之路在國際上知名度相當高。絲綢之路是一條曆經了2000多年滄桑的漫長的通商及文化交流之路。這是一條具有曆史意義的國際通道,正是這條古道把古老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連接起來,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作為亞歐大陸的曆史橋梁,絲綢之路反映了悠久的中西文化交流和我國西北各民族融合的曆史,留下了豐富的曆史文化寶藏。考古發現的屬於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跡有1000多處,河西地區有漢唐時期的古城址120餘座,遍布全省各地的大小石窟50多處。天下雄關嘉峪關雄踞戈壁,巍峨雄偉;涇、渭、洮河流域,孕育了可與半坡文化相媲美的秦安大地灣、馬家窯等史前文化;甘肅彩陶,以悠久的曆史、豐富的類型和精美的飾紋而著稱於世;散布在絲綢之路沿線的著名關隘玉門關和陽關,安西榆林窟、鎖陽城、張掖大佛寺、馬蹄寺、武威文廟、嘉峪關魏晉壁畫墓、永靖炳靈寺石窟、秦漢長城、天水麥積山石窟、伏羲廟、道教聖地崆峒山和喇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夏河拉卜楞寺等一批文物古跡聞名遐邇。武威雷台漢墓出土的稀世珍品“馬踏飛燕”——銅奔馬的形象,是中國旅遊標誌;被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和“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的敦煌莫高窟,更是旅遊的國際品牌。因此,將絲綢之路稱為旅遊黃金路線一點也不為過,國家旅遊局也將其列為全國對外重點推介的九大旅遊產品之一。
不過,與絲綢之路本身豐厚的文化內涵相比,我們對其開發利用的程度還遠不夠,其在外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也有很大的欠缺,絲路文化帶給甘肅人民的多方收益還很有限。僅從客觀的因素看,甘肅境內的“絲綢之路”有1600多公裏,是西北五省區內最長的一段,文物景點散落在狹長的線路上,如果遊客不能花相當長時間、財力投入的話,大概隻能窺其一點而無以見其全貌。正是基於這種客觀實際,我們認為既然蘭州是絲綢之路重鎮,而甘肅又以絲綢之路黃金路段聞名於世,蘭州作為絲綢之路黃金段甘肅的省會城市和中國大西北的交通樞紐,就有必要選址創建絲綢之路文化旅遊園區,營造絲綢之路文化氛圍使其在甘肅旅遊中心的戰略定位名副其實。文化既是立市之根,治市之策,又是富市之路,強市之本,更是發展旅遊業的靈魂。在絲綢之路文化旅遊園區,可以憑借雕塑、繪畫、書法等手段和現代數字化虛擬聲像技術,將絲綢之路甘肅段的名勝古跡、人物故事、詩詞歌賦、名言佳句、歌舞戲劇、名優特產、地方風味等充實進去,充分展示絲綢之路文化底蘊。應把絲綢之路文化旅遊園區建成最能代表“絲綢之路黃金段”這一甘肅旅遊形象的工程,突出體現“絲綢之路金段遊”這一品位極高、唯我獨有、得天獨厚、特具魅力的全省旅遊王牌產品;使蘭州旅遊業的發展與其優越的旅遊區位相匹配。
(二)創建絲綢之路文化旅遊園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