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基於這種經濟文化日趨一體化的形勢,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繼續深化文化體製改革”,這充分顯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所給予的關注和強有力的支持。雖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甘肅也必須適應國際經濟發展方向的變化,追趕文化經濟發展的浪潮,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三)甘肅發展文化產業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發展文化產業既是經濟文化日趨一體化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甘肅麵對現實、揚長避短的理性選擇。
1.豐富的特色文化是甘肅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黨的十五大報告曾經指出,中西部地區要加快改革和開放,應注意發揮資源優勢,發展優勢產業。這裏明確指出,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方向是開發優勢資源,發展優勢產業。對於地處祖國西部的甘肅省來說,一個很重要的優勢就是文化優勢,資源豐富,且亟待開發。甘肅省作為一個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的省份,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有許多優秀的地方文化,是“石窟藝術之鄉”,是古代民族戰爭的主戰場和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記載著豐富的曆史典故和動人的曆史傳說,留下了許多曆史遺跡。所有這些為甘肅省開發文化資源提供了巨大優勢。在文化經濟一體化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大趨勢的今天,濃厚的地方文化特色為甘肅省今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人們消費觀念及需求結構的改變,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等也為甘肅省發揮後發優勢、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會。這裏僅以民族文化對經濟發展為例。甘肅省內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2個自治州、7個自治縣、13個民族縣、38個民族鄉,還有一些少數民族人口比較多的城市,如蘭州、天水、平涼等。甘肅居住有54個少數民族,世居甘肅、千人以上的有回族、藏族、東鄉族、土族、滿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撒拉族、哈薩克族。其中,東鄉、保安、裕固族為甘肅獨有的3個少數民族。如此眾多的民族,在甘肅這塊神奇而又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充分體現了各民族文化特色,這些特色集中表現在飲食、服飾、婚俗、禮儀、節慶、歌舞、建築、文學、藝術等方麵,成了吸引中外遊客了解這些民族的一個重要窗口。而且,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文化消費的投入也將越來越大。近幾年民族旅遊文化熱的出現,正反映了人們的一種高層次的文化追求。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又使許多人開始把目光投向這塊神秘的土地,“到西部去旅遊”已成為一種時髦,而這種旅遊,不僅僅是對西部奇山異水的熱愛,更重要的是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獨有文化的向往。所以,對甘肅民族地區來說,首要的任務是充分發掘這些文化資源,將其獨有或稀有的風采展現給世人,並成為推動當地經濟迅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此,甘肅有些民族地區已有了充分認識並逐步付諸實踐。比如,2001年天祝藏族自治縣舉辦的首屆旅遊文化節為該縣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舉辦的為期6天的首屆“花兒”旅遊節,通過舉辦蓮花山花兒大獎賽、文藝演出、武術表演等活動,吸引中外遊客達10多萬人,旅遊總收入達500多萬元,創曆史最高水平,實現了該縣人民“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初衷。可見,隻有充分發揮文化優勢資源,發展優勢產業,才能獲得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