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演習暴露美日軍隊差異(1 / 2)

演習暴露美日軍隊差異

軍事縱橫

作者:吳佩環

翻開日本右翼報紙,如果談及中日釣魚島爭端,經常出現的論調莫過於“中國要麵對的不是日本,而是日美”。顯然,《日美安保條約》讓日本篤定自己一旦因釣魚島問題與中國進行某種攤牌,總會有美軍“助陣”。最近,這種情緒隨著美國參議院明確釣魚島屬於《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對象而變得歇斯底裏,以致於日本右翼分子紛紛歡呼“勝利”。

且不論美日聯合軍事幹預釣魚島的可行性,單就兩國軍隊的交流而言,確實達到北約親密盟國的程度。用日本《軍事研究》專欄作家荒木雅也的話說,《日美安保條約》的存在以及“釣魚島危機”的刺激作用,為日本自衛隊創造了向世界最強大的美軍學習的機會,“美軍是實戰經驗非常豐富的武裝力量,通過比較兩國軍事訓練,可以了解日本陸上自衛隊與美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差別”。事實上,我們與其高調批判美國暗中插手釣魚島爭端,倒不如從戰術細節上考察美日軍隊的協同能力以及戰法差異,從而掌握他們的軍事合作所能達到的深度。

“豪放派”美國vs“嚴謹派”日本

就日本三大自衛隊而言,與美國合作最深、行事最“美國範”的莫過於海上自衛隊(以下簡稱海自)。迄今,日本海自已參加了16屆美國牽頭舉行的“環太平洋”多國聯合演習,而雙邊海軍演習更是多如牛毛。按照日本《丸》雜誌的觀點,一旦戰時需要,海自幾乎“沒有時間差”地加入美國太平洋艦隊序列,參與軍事行動(當然,目前受到日本《和平憲法》對於行使“集體自衛權”的限製)。

目前,日本海自總兵力雖隻有區區4萬,主力戰艦約50艘,但艦艇性能遠非一般東亞國家可比,尤其是6艘“宙斯盾”驅逐艦、16艘安靜型潛艇、2艘大型直升機驅逐艦(DDH,形同輕型航母)更是令人側目。在2012年“環太平洋”演習中,東道主美國居然將演習副總指揮授予日本海自少將北川文之,足見其力量不容小覷。據日本《世界艦船》稱,參演的美國水兵每每提及日本海自隊員嚴格的紀律和嚴謹的工作態度都“讚不絕口”,對其操艦技術評價更高,以至於美國第7艦隊乃至韓國、新加坡等東亞海軍,這些後起之秀都效法其經驗。據說,韓國在建國60周年(2008年)時舉行釜山國際觀艦式,盡管沒有邀請日本海自,但從受閱、觀艦、飛行表演再到火力展示幾乎都是日本海自觀艦式的翻版。

至於有“海軍國際秀”的東非反海盜前線,美日海軍的交流更是密集。日本海自在吉布提擁有可供P-3C巡邏機起降的機場及永久港口設施,這些往往也能為美國海軍主導的“第151特遣艦隊”提供幫助,雙方後勤係統幾乎可以通用。據日本記者反映,從現場觀察可知,日美海軍官兵的行事風格各異,最明顯的是工作態度。像軍艦靠泊係纜繩這樣的小環節,如果繞四圈就可以係上,那麼美軍士兵肯定繞四圈,但海自隊員卻不一樣,如果感到鬆就會繞四圈半,如果感覺三圈半就可以了,也會自動繞上四圈。日本學者將這種態度吹捧為“石門學派”的“德行”,即“諸業則修行”、“勞動本身就是修行”,即工作細膩認真體現了日本大和民族的特性,吹噓“3個小時可以幹完的活,現在用12小時幹完,會得出什麼樣的工作品質!”

同樣在亞丁灣,美軍主導下的多國聯合艦隊船隻眾多,人員複雜,往往做事“粗線條”的美國水兵懶得搞清楚軍艦到底屬於哪個國家,隻是用“橙艦”、“藍艦”等代稱表達。因為對他們來說,形同訓練的反海盜聯合行動與正常航海沒多大區別,反正美國艦隊每年都要同幾十個國家同行聯訓聯演,士兵們覺得沒有必要了解那麼多,隻要做好上級交給的任務就可以了,畢竟在日常聯合行動中,達到令行禁止就滿足了,“有時太過認真或許會造成不必要的反應遲鈍”。但日本海自隊員經常會自己思考如何完成任務,如何把與友軍協作做得更準確些,比如在無線電頻道中一聽對方聲音就知道是哪國海軍,等等。

美國出新兵vs日本出老兵

近年來,隨著日本與周邊國家島嶼爭端的加劇,防衛省將與美國聯合訓練機會更多留給陸上自衛隊(以下簡稱陸自),試圖提高其快速反應和島嶼攻奪作戰的能力。從以往幾次演習看,日本陸自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接觸越來越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