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順差反映一國的國際儲備或對外支付能力增強。傳統貿易觀念認為出口為了創彙,順差是好事,逆差是壞事。這一觀念長期主導著我國的貿易政策和實踐,其實過度的出口並非一定有利。
出口的增加,如果在生產不能相應擴大的條件下,必然會抑製國內需求,影響本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本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
因此,一國的對外貿易應追求長期的進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長期的貿易順差。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長期的貿易順差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麻煩。
第一,越來越大的貿易順差為我國帶來越來越多的貿易爭端;第二,貿易順差雖然增加了外彙儲備,但從資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是資源未被充分利用;第三,持續高額順差導致人民幣升值預期,進而又導致資本淨流入增加,資本淨流入增加又進一步導致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第四,巨額的經常性的順差,會轉化為貨幣大量投放的壓力,成為通貨膨脹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反,貿易逆差的結果也並非都是壞處。第一,適當逆差有利於緩解短期貿易糾紛,有助於貿易長期穩定增長;第二,逆差實際上等於投資購買生產性的設備,隻要投資項目選擇得當,既可補充國內一些短缺的原材料,還能很快提高生產能力、增加就業以及增加經濟總量;第三,逆差能減少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減緩資本淨流入的速度;第四,短期的貿易逆差有助於緩解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
在對外貿易問題上,我們應當轉變觀念,放棄以出口創彙、追求順差為目標的傳統觀念和做法,確立以國際收支平衡為目標的政策。一般來說,一國政府在對外貿易中應設法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結餘,此舉有利於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相關詞語鏈接】
貿易差額 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之間的差額。當出口總值大於進口總值時,出現貿易盈餘,稱貿易順差或出超。當進口總值大於出口總值時,出現貿易赤字,稱貿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貿易順差以正數表示,貿易逆差以負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