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非洲經濟發展前景及中國在非投資模式選擇(2 / 3)

(一)中國跨國投資企業自身的實力不強

在非投資的許多中國企業跨國經營能力不強,從2008年的營業收入角度和行業分析,中國企業500強和世界企業500強之間相差甚遠。在贏利能力的行業,中國企業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開采與石化業、電力、郵電通信等傳統壟斷性行業上,而世界企業500強贏利能力好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汽車、計算機應用與服務、貿易、金融、製藥等行業。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我們在傳統壟斷性行業的優勢會逐漸失去現有的贏利水平,所以我國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不容忽視。

中國大多數企業遠沒有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這就導致我國的對外投資大多為貿易加工型,產品也隻是進入低端市場。隨著全球化和新經濟的發展,傳統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會逐漸下降,技術和製度創新能力的作用會增大,這必然導致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競爭優勢下降。

(二)部分非洲國家和西方國家對中國在非投資的誤解和醜化

隨著中非貿易領域和項目的增加,非洲國家越來越重視經濟利益,經濟利益在中非關係中的敏感度也越來越高。由於中國經濟在非洲對於能源、原材料的高度依賴,加上中國商品無處不在,對當地產業形成了一定衝擊,許多非洲國家一方麵作與中國企業合從中獲得收益,另一方麵又擔心自身利益受到影響,對合作的中方企業存在相當的戒備心理。

再加上中國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弱化了西方大國對國際事務的主導地位,西方發達國家對中非投資合作感到不安,涉非事務中更加頻繁強調人權等觀念,貶低中國的不幹涉內政政策。因此西方為極力抑製中國在非影響力,也逐步加強對非投入,拉攏非洲國家,強化對非的控製,並以“中國威脅論”醜化中國國際形象。

(三)中國在非投資的安全風險隨著領域和規模的擴大而升高

非洲國家由於種族、宗教矛盾錯綜複雜,再加上某些國家專製集權統治的存在,恐怖主義活動日益猖獗,小範圍的政治暴力風險日益凸顯,大型投資和長期投資麵臨的政治安全風險相對較高。有些非洲國家因為政權的變化,新政府出台了嚴格限製外國企業在非投資規模和沒收外國企業在非資產的政策,直接導致已經投資的外國企業巨大的經濟損失。比如2011年因利比亞政治局勢動蕩,以中石油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大量的已建和在建海外項目不得不終止,損失超過數十億元。

中國許多企業在對非投資時往往過於追求經濟利益,不注重建立本土化的公共關係,很難真正融入到非洲國家當地的經濟、社會、文化體係中,與當地政府和民眾又缺乏有效溝通,因此很容易遭遇民族主義風險。在南非、尼日利亞、蘇丹等國家,都發生過針對中國工人和企業的人身與財產傷害。2012年8月4日,讚比亞中資煤礦公司科藍煤礦遭當地數百名工人襲擊,就造成中國員工1死4傷。相關資料顯示,中鐵建設集團、中國有色、中石油等國有企業開展國際工程承包以來,每年都會發生一定數量的傷亡。

(四)中國在非投資的經營風險導致成本的增加

首先,中國企業在非投資中,由於經營過程中的彙率波動,致使以外幣計價的資產上漲或者下降所帶來的彙率風險是企業經營成本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企業在非洲的項目一般都以美元計價,麵臨的彙率風險主要有兩種:一是在進出口貿易中,結算貨幣彙率變化帶來的風險;二是在國際市場融資中,在借款期間彙率變化的風險。所以中國企業要加強外彙風險管理意識,管理的好壞往往是企業經營盈虧的關鍵因素。

其次,中國企業投資非洲的啟動成本非常大。非洲國家多達54個,各國國情千差萬別,市場機會和發展前景各不相同,許多非洲國家基礎設施相當落後,企業生產所需的各種材料和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導致來非投資的中國許多中小企業,需要在後期的本地采購、國際物流以及配套設施的建設等方麵付出高昂成本,大大增加了企業的投資成本。另外,來自非洲部分國家的高稅賦也增加了中國企業投資非洲的經營成本。有的非洲國家稅賦較高,如果按規定交稅,企業的稅賦成本常常導致企業無利可圖。例如在坦桑尼亞,中國企業轉讓股權給第三方,需要在當地按其轉讓收入的30%繳納所得稅。

三、中國企業在非投資的模式選擇

(一)實施本土化綠地投資模式

海信集團公司1992年在南非成立貿易公司,向南非出口彩電,1996年建立了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投資建廠前,海信集團花費了大量時間與當地人溝通、走訪商場客戶、了解市場行情、宣傳介紹海信集團及產品,由此成功打入當地幾家最大的全國性連鎖店,使海信電視成為首家進入南非銷售主渠道的中國品牌,並提供相應產品以滿足各層次消費者的需求。由於產品和價格定位準確,海信集團在南非一舉獲得成功,並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海信集團南非公司全麵實現了本土化經營。

海信集團的這種經營模式稱之為綠地投資模式。綠地投資又稱創建投資,是指跨國公司等投資主體在東道國境內依照東道國的法律設置的部分或全部資產所有權歸外國投資者所有的企業。綠地投資對於投資方來說可以直接獲得實物資產,在較大程度上把握風險,掌握項目策劃各個方麵的主動權,比如在利潤分配上、營銷策略上,投資方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內部調整;對於被投資方而言可以直接增加其生產能力、產出和就業機會,並且能提升其技術和管理水平。正是因為可以給東道國帶來經濟新的增長點,對於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非洲國家,這種經營模式很大程度上能得到東道國政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