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瑞貿易發展現狀及策略選擇(2 / 3)

(四)貿易開放與摩擦

數據統計顯示,中國無論是商品貿易還是服務貿易的開放度小於瑞士,但整體水平處於上升趨勢,差距越來越小,特別是在服務貿易方麵。中國入世前,在服務貿易的開放度方麵做出了相應的承諾,主要體現在銀行、航運專業服務的行業,而我國在數值上的變化也恰恰體現了我國履行承諾的誠意,體現了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開放態度。特別是在金融行業的開放,將進一步促進我國服務行業的發展。

隨著中國對外貿易開放度的不斷擴大,貿易額的不斷增長, 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截止2012年初,中國所遭受的反傾銷案件就有825起,反補貼案件59起。但是,瑞士近20年內沒有使用過反傾銷措施,也沒有針對中國發起過反傾銷或者反補貼調查。自加入WTO以來,中國也從未對瑞士提起過反傾銷或者反補貼。這充分說明中瑞的貿易環境良好,有著美好的合作前景。

二、中瑞貿易前景展望

(一)有利因素分析

第一,兩國高層互訪頻繁,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中瑞兩國經貿關係不斷加強。近年來中瑞兩國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開放度和投資開放度不斷加深,給雙方的經貿合作創造了良好的經濟環境,加之兩國在要素稟賦和經濟發展狀況方麵有很多不同之處,所以經濟方麵的互補性很強。中國主要出口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產品,進口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瑞士主要出口資本、技術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從產業結構方麵看,中瑞雙方不僅存在產業間貿易往來,還有很強的產業內貿易和產業內垂直分工。中瑞自貿區的建成,一方麵有利於兩國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擴大雙邊貿易額,另一方麵,也有助於我國產業的進一步升級。從市場方麵來看,瑞士將是中國發展經濟的資本和技術的重要供給者,而瑞士的國土麵積並不大,需要不斷的開拓國外市場,中國將是瑞士優先發展的國家之一。

第二,中瑞自由貿易區建成,必將進一步促進中瑞貿易的發展,前景總體向好。中國-瑞士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標誌著中瑞自貿區的正式建成,這是中國與歐洲大陸國家簽署的首個自貿協定。中瑞兩國經濟開放程度的變化充分顯示了兩國積極融入世界經濟的態度,也表明了兩國發展經貿關係的決心,它成為兩國貿易進一步發展的催化劑。高水平協議的達成,將意味著無論是在關稅和貿易配額方麵,還是在貿易的優先級別方麵,都較以前有很大的改善,意味著中國會有更好的貿易環境,對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也有先導作用。

第三,雙邊貿易關稅的減讓,有利於兩國的進出口貿易,加大雙邊貿易合作。瑞士同意對中國的出口產品99.7%實施零關稅,中國同意對瑞士84.2%出口產品實施零關稅,再加部分降稅,也達到96.5%左右。瑞士對自中國進口的所有工業品都實行零關稅,其中包括紡織品、服裝、鞋帽、汽車零部件、金屬製品等。在減少關稅後,瑞士必然會增大對中國的進口,加大了我國的經濟利益。而我國對瑞士的零關稅政策,有利於通過從瑞士進口更廉價的組件和投資設備,中國企業必將獲得新的出口能力,而且可以加速我國產業的升級。

(二)不利因素分析

第一,貿易開放度的不斷增加,必然會對我國某些行業造成一定的衝擊。特別是服務行業,例如銀行業、保險業、旅遊業等,這些行業必須做好自己的預警機製,把衝擊力降到最小。隨著貿易結合度和開放度的不斷擴大,中瑞的貿易逆差情況也可能進一步的加大,政府必須做好引導作用。

第二,貿易額的擴大,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不可避免會帶來貿易摩擦。雖然中瑞雙方至今沒有對對方提起過任何的反補貼、反傾銷調查,但隨著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兩國的貿易量一定會隨之擴大,貿易摩擦就不可避免。比如鍾表行業,中國承諾十年內降低60%的關稅,這就意味著中國市麵將出現更多高端的瑞士手表,價格也將比以往更加便宜,必然會衝擊中國原有鍾表業的發展,必然會帶來一係列人口就業、行業轉型等問題,兩國可能會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把這些負麵的影響降到最低,但摩擦可能還會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