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半黑白一半靚彩(2 / 3)

雖有如此多的人工設施,但自然環境卻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護。植被豐茂、垂直自然帶分明,泉水直接可飲,公園甚至專門設置了泉水飲用點,也有專門的營地。在整座山上,除了各條路線的出入口有分類垃圾站外,竟然看不到一個垃圾桶,也幾乎看不到任何隨手丟棄的垃圾。

當大家氣喘籲籲把自己挪上了1950米的山頂,回頭望來時的路,各種層次的色彩混合在一起,層層疊疊與遠處的海相應,美不勝收。

下山相對艱難,還好一路有雜誌社的工作人員的陪伴和鼓勵,在大約下午4點多下到規定集合地點觀音寺。

回味

活動雖然過去但感觸頗深。活動的安排新穎有特色,不僅兼顧常規旅遊和戶外探險的特色,還去了遊客常去的景點。而經典的OLLE徒步路線和攀登韓國最高峰漢拿山的行程,是普通遊客不容易體驗到的。在安全方麵,也考慮得相當專業與周到。尤其在徒步和登山時,更請來了專業的戶外運動高手和專家護航。工作人員和客人比例幾乎達到1:2,並且有備份方案,為活動的順利和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山色秀美是揮不去的記憶,而身在其中的快樂更是一個寶藏。

體驗如是說

本次活動參與隊員的年齡跨度很大,小的隻有五歲半,大的已近七十歲,男女參半,之前的戶外經曆也各不相同,盡管這樣,所有人都完成OLLE10號線徒步,過半數人登頂漢拿山。看來每個人都從中找到了戶外的樂趣。

夫婦倆,張景初,62 歲,李玉玲,59歲,退休幹部。完成偶來10號徒步線全程,完成漢拿山城板嶽線路登頂觀音寺線路下山。

OUTDOOR:OLLE小徑和漢拿山比起來更喜歡走哪一條?

OLLE小徑好一些,適合年齡稍大的人,可以沿途看到韓國本土的風土人情,並欣賞海景。

OUTDOOR:你們覺得漢拿山那樣的路對你們有困難麼,哪一段路覺得最有意思?

漢拿山對我們來說有些困難,因為年齡畢竟大了,大雪和結冰路段也增加了爬山的難度。年齡大有很多恐懼,怕摔跤,所以要小心,不過很久沒有走過這麼長的路了。剛開始害怕、恐懼,但走了下來,覺得比想像中好些,竟然不覺得累,對我們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有了更多的信心。

OUTDOOR:這趟行程和經曆,對“戶外”有什麼不同認識?

以前對戶外的概念就是爬雪山、登珠峰極限的那些非常遙遠的事情,這次的徒步旅行讓我們夫妻倆和年輕人一起說笑、徒步、爬山,非常開心,感覺年輕了很多,也學到很多新鮮的東西。覺得老年人也能戶外,既能鍛煉身體,又能與年輕人一起走世界,所以以後有戶外活動我們就不會害怕年齡大了,而會積極參與。

三口之家,郝雲剛,39歲,體驗式管理培訓師,戶外運動愛好者。閻玲,30歲,服務於兒童教育機構。郝子漁,5歲半,“戶二代”。完成偶來10號徒步線全程,完成漢拿山城板嶽線路登頂觀音寺線路下山。

OUTDOOR:一家人和一個人出行有什麼不一樣,該注意什麼?

首先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家人出行,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是要開心快樂。在安全的基礎上,一個人出行主要是基於自己的目標、能力及興趣點,一家人要考慮的因素會多一些,比如路線的特色、難度和強度、季節和風光、孩子的興趣及興奮點等等。而且在我們的觀念中,多帶孩子開眼界、長見識、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培養興趣、鍛煉身體和意誌力並讓他感受到快樂,是我們安排帶孩子的家庭出遊主要考慮的。由於我本人是戶外運動的愛好者,所以帶孩子參加各種戶外運動也多一些,也希望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提高對戶外的認識和大自然的熱愛。成為所謂的“戶二代”了吧。

OUTDOOR:帶那麼小的孩子出去是不是很麻煩?

都是家長覺得麻煩,孩子是不會的。從孩子生下來,我們所有的家庭旅行都帶著小孩,生下來幾個月就去了北戴河、麗江、重慶、太原、平遙等處,四歲去香港玩過迪斯尼,在塞班島浮在海麵上看魚、坐六人的小飛機,乘潛艇下到海底,五歲去荷蘭、意大利,在壩上草原騎過馬,平均每年至少出兩次遠門,北京周邊的山區、農村更是幾乎每個月都去,多次登頂香山、百望山、陽台山甚至靈山,爬過司馬台和金山嶺長城,睡過農家院,在山裏露營住過帳篷看滿天的繁星,跟我們一起攀過簡單的自然岩壁路線,在山裏下池塘抓過蛤蟆,冬天爬過積雪的山,當我們不怕麻煩甚至適應了後就不覺得麻煩了,在旅途中,孩子就隻會覺得新奇、好玩兒和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