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委黨校許玉姣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在《決定》中指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證。堅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利於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和繁榮,有助於形成共同價值觀和正確的輿論,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助於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農村的文化建設明顯落後於經濟政治建設,所以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進一步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
一、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一)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利於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和繁榮當前,我們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過程中各種深層次矛盾逐步凸顯出來,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也日益暴露出來。農村文化建設仍是“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思想政治工作弱化,致使一些腐朽、落後文化的影響日益加深,有些人因對當地鄉村幹部作風不滿而導致對黨失去信心,對社會主義前途感到渺茫,轉而把對過富裕日子的希望寄托在求神拜佛上;有些人思想道德水平下降,置法律、道德、良心、人格、親情、友情於不顧,一切向錢看,隻要給錢,啥都敢幹,為了獲取錢財,甚至坑蒙拐騙,損人利己、挺而走險、違法犯罪;有些地方封建落後思想仍很有市場,不良社會風氣滋長,封建迷信活動猖獗,黃、賭、毒沉渣泛起;有些地方社會治安狀況不佳,打架鬥毆、酗酒鬧事事件時有發生,地痞村霸相互勾結,橫行鄉裏,個別地方還出現了黑惡勢力;有的農村文化事業基礎薄弱,原有的文化站、廣播站等文化場地已不複存在,群眾文化生活枯燥,文化活動的主要方式就是打麻將、打撲克;相當一部分農村醫療衛生條件落後,缺醫少藥,農民就醫看病難的狀況仍然威脅著農民的身體健康。這些問題己嚴重地危及社會的穩定和和諧。要解決農村中存在的這些現實問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新農村,除從根本上發展農村生產力,增強農村經濟實力外,還要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強化領導,增加投入,采取多種形式,對農民進行理想、信仰、道德、法律、唯物主義無神論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提高廣大農民的綜合素質,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
(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助於形成共同價值觀和正確的輿論農村社會群體是最基層的社會群體,而且他的涉及麵相當廣泛,農村文化工作是最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基層工作。隻有把農村陣地的工作落到實處,才能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集體主義,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使社會主義理想同廣大農民的工作生活結合得更加緊密,使農村的社會道德水平不斷提高。
(三)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當前,農村改革和發展還處在艱難的爬坡和攻堅階段,保持農村發展好勢頭的任務非常艱巨。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使農村文化建設與農民群眾的生產經營活動緊密結合,與農民脫貧致富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調動農民自身積極性,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通過科普宣傳、科技講座、信息谘詢和農技交流等活動形式,增加了農民收人,改善了生存環境,有利於推動家庭經濟乃至社會整體經濟的有效發展。
(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助於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當今社會,衡量社會進步的尺度不僅是經濟的發展,而且有文化的發展,文化發展已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指標。農村文化建設不隻是手段,它本身就是目的,因為文化是反映農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麵,要全麵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就必須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我國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興建文化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全麵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讓農民們過得安心、過得放心、過得開心、過得舒心。
二、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