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關於欠發達地區新農村文化建設問題的思考(2 / 2)

(二)重視文化陣地建設,豐富農村文化產品供給在文化陣地的建設上,應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托,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發展鄉、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農村公共服務體係中,要實施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農村圖書、農民健身、民間藝術發掘利用這六大工程,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麵的精神文化需求;還應加強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係建設,充分發揮中央和省電視台科技頻道的作用,為農民提供更多的農村文化科技知識;推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網絡建設,使成千上萬的文獻、地方戲等通過互聯網、衛星傳輸、光盤進入農村,以緩解“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等問題。通過文化陣地的不斷加強,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活躍農民文化生活、占領農村文化陣地,貼近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按照業餘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的要求,充分利用農閑、節日和集市,廣泛開展花會、燈會、賽歌會、文藝演出等活動。

(三)理順文化機製,培養農村文化人才

在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理順農村文化管理體製,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的作用,不斷培養農村文化人才。首先,應不斷健全農村的文化市場管理體係,加強執法力量,加大監管力度,提高執法水平。要對農村的不良文化傳播進行打擊,加強對農村文化娛樂場所的管理,隻要是積極健康、富有活力、能夠滿足農民群眾的需要,都應當鼓勵和支持,以確保農村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其次,要不斷培養造就一支素質較好的農村文化隊伍。通過發現和培養農民文化骨幹,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文化經紀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民族民間文化方麵的積極作用。要加強對農民文化骨幹的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同時,要拓寬農村文化人才渠道,廣泛動員和鼓勵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特別是熟悉農村生活、有一定文藝專長的青年學生投身農村文化建設,引導廣大基層文化工作者堅持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農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向實踐學習、向農民學習,在為農民群眾提供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文化服務的過程中,不斷增進對農民群眾的感情,不斷提高服務農民群眾的本領。

(四)新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在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基層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一些政府和基層黨組織不能正確理解“以經濟為中心”,缺乏全麵統籌、可持續的發展觀念,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唯經濟論”,導致基層政權、基層黨組織忽視文化建設,出現了“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同時,由於文化建設的成效顯現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對幹部業績考核中,也往往把經濟指標作為“硬指標”,把文化建設的各項指標作為“軟指標”,這就造成了基層幹部在發展的過程中,重視具有較快效應的經濟指標而忽視了具有較慢效應的文化指標。在進行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充分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靠農民的積極參與,靠農民自身的努力來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

總之,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由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複雜係統工程,其中農村文化建設可以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雖然農村文化建設還麵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但我們相信在中央各種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農村文化必將繁榮,新農村建設將會不斷開拓新局麵。

參考文獻: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學習讀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

[2]唐金培,蔡萬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思考》,《實事求是》2006年2期.

[3]張振德:《農村先進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靈魂》,《領導科學》,2007年7期.

[4]艾龍:《新農村呼喚文化建設》,《鄉鎮經濟》,2007年3期.[5]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