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加強農村法治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保證(2 / 2)

2、加強對農民和農村幹部的權利意識的培養。一是要加強對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的法治教育。通過法治教育使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牢固樹立民主法治意識,基本掌握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不斷增強廣大幹部依法管理農村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水平和能力。二是要加強對廣大農民群眾的法治教育,不斷強化農民法津意識。要根據農民群眾的特點,采取多種有效的形式對農民群眾開展深入的法治教育,使廣大農民群眾基本了解與其自身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逐步培養農民權利義務對等的觀念,使其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懂得用法律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自覺履行公民義務。三是要積極開展送法下鄉活動。要動員組織廣大法律工作者和有關社會力量,深入農村宣講法律知識,結合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開展送法下鄉活動。四是要充分發揮新聞媒介在農村法治建設中的作用。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戶家中通有線廣播的也逐漸多起來了,安裝閉路電視的多了,征訂報刊雜誌的多了。因此應該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引導農民收看中央、省、市電視台開辦的“今日說法”、“法治在線”、“法治播報”等法治專題節目,引導農民收聽廣播電台舉辦的法治節目,閱讀報刊中的有關法治內容。同時,還可利用農村有線廣播,自發式地辦好農村的法治節目,使廣大農民通過新聞媒介的作用,提高法律素質,增強廣大農民的權利意識。五是要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作用,大力開展農村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要根據農村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組織和指導農村基層法律服務人員,為農村幹部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保障人民群眾民主權益的實現。六是要充分發揮“148”法律服務專線的優勢,積極為農民提供法律谘詢和幫助。

3、加強對農民和農村幹部的民主意識的培養。農民和農村幹部的民主意識,特別是廣大農民的民主意識對於依法管理農村各項事務具有關鍵作用。根據我們的調查,能否依法管理農村各項事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廣大農民是否具有民主意識。筆者認為要在兩個方麵有所突破。(1)在民主管理上有所突破,夯實農村法治建設的基礎。“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是農村工作的成功經驗,也是搞好農村法治建設的重要途徑。民主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實現民主的保障。在農村法治建設中,必須做到二者的有機結合。總的來說,農村的民主環境是好的。(2)要認真執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建設好村級組織。《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是在實踐中發展和完善起來的,是保障農民當家作主的重要法律武器。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明確規定:村民委員會是群眾性自治組織。這就要求農村幹部要徹底改變將村委會當成“一級政府”的舊觀念,還村委會以其本來的工作麵目。

4、加強對農民和農村幹部的守法意識的培養。一是要加強鄉鎮幹部的守法意識。要使鄉鎮幹部明確鄉鎮政府不得幹預依法屬於村民自治範圍內的事項。二是要加強村委會成員的守法意識。村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應當樹立民主的工作作風,在工作方法上,村委會的幹部不能用強迫命令的方式對村民壓製、打擊。三是要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要繼續堅持打擊與防範並重的方針,以打擊各種嚴重刑事犯罪來促進法治教育,以法治教育來鞏固發展防範工作。根據農村不同地方和不同時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各地開展社會綜合治理的重點,對突出的治安問題要組織開展專項鬥爭,依法打擊“法輪功”等邪教組織,鏟除農村惡勢力,掃除“黃、賭、毒”,淨化農村環境,增強農民群眾的安全感。積極運用法律手段解決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吃大喝、請客送禮、卡農坑農、弄虛作假等不正之風。對於利用宗教、家族勢力幹擾農村基層民主法治活動的行為,要給予糾正和製止。對於假借民主的名義,製造民族分裂活動的,要給予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