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芻議提高村級幹部素質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1 / 2)

慶陽市委黨校劉連誌

村幹部處在農村工作的第一線,是農村各項事業的中堅力量,承擔著領導和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責;是黨的農村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和執行者,充當黨和政府聯係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為村幹部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舞台,也對村幹部的能力水平提出新的考驗。建設一支善於治村理政的村幹部隊伍,是夯實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是搞好新農村建設的關鍵。

一、新形勢新任務迫切要求提高村級幹部素質

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任務,推進這一目標任務的實現,對提高農村幹部特別是村級幹部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設高素質農村幹部隊伍也就成了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農村基層幹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腳踏實地、長期不懈的努力和奮鬥。農村基層幹部肩負著全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曆史重任,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主導和關鍵的作用。村幹部處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一線,各級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案,最終要通過這個“前沿陣地”的工作才能實現,村幹部承擔的各項工作,都在“前沿”之中,必須一抓到底,不能停留於工作對象的某個層次。他們素質的高低、能力的強弱,決定著所在的村經濟發展的快慢,變化的大小,村民富裕的程度。

第二,農村幹部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關係和影響著農村的繁榮穩定和黨的事業的興旺發達;關係到黨在農村政策的順利實施;關係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敗。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艱巨性與農村工作的複雜性決定了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的必要性。農村基層工作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性、與群眾聯係的基礎性和廣泛性、工作的複雜性與動態性等特點,這就決定了農村幹部的綜合素質要高,工作能力要強,思想解放要快,適應創新要快。

二、建設新農村對村幹部的素質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廣大農村幹部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既是基本素質的考驗,也是領導能力的展示。筆者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形勢下的村級幹部應該具備以下素質要求:

1、要有善謀發展之“略”。發展農村經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村幹部的首要職責。村幹部要以發展經濟為第一要務,以造福群眾為己任,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發家致富,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帶動群眾。

2、要有勤政廉潔之“德”。建設新農村,隨著中央和地方對農村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大量的物力財力將投向農村,這對村幹部的廉潔自律是個很大的考驗。

3、要有關心群眾之“情”。建設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是一件件實實在在的具體工作,沒有一支務實的村幹部隊伍去抓落實,再宏偉的目標也將是一句空話。因此,村幹部要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職,負其責,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謀發展上,用在為群眾辦實事上;4、要有揚正壓邪之“威”。幹部要說話算數,有誠信,值得群眾信賴,敢於理直氣壯地弘揚好人好事,旗幟鮮明地與各種歪風邪氣作堅決鬥爭,在邪惡勢力和不正之風麵前能夠堅持原則、不畏強權,有骨氣、有威嚴,成為群眾的主心骨。

5、要有開拓創新之“膽”。因此,村幹部要有強烈的機遇意識和創新精神,敢想敢幹,敢為人先;要敏銳地捕捉市場信息,帶頭學習科學技術;要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6、要有駕馭市場之“能”。村幹部要善經營、懂管理,掌握市場經濟、營銷理念、流通經營、公共管理等方麵的知識,能夠熟悉市場、融入市場、駕馭市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大潮中遊刃有餘。

7、要有科技興村之“智”。村幹部要帶頭學科技、用科技,成為熟悉農村各種實用技術的能人,帶頭做科技致富的典型,帶領群眾學會科學種田和生產經營管理,用科技指導生產,靠信息發展現代農業,讓農民群眾用智慧勤勞致富,從而促進全村經濟發展。

8、要有真抓苦幹之“實”。求真務實,說實話、辦實事是農民幹部的本色,村幹部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製宜,不浮誇、求實效,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把群眾滿意不滿意做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腳踏實地地為群眾謀利益,為子孫後代造福,才能贏得群眾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