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案例還有不少。2005年4月,中國銀行對外披露稱:從2000年12月~2002年6月,由鄒慶擔任法人代表的北京市華運達房地產開發公司以森豪公寓為幌子,采取假按揭的方式,從中行北京市分行申請按揭貸款199筆,涉及公寓273套,形成風險敞口6449億元。法院審理查明,還是這個鄒慶,2001年9月~2002年6月間,以另一個公司的名義,從中行北京分行騙取個人按揭貸款共計107億元。
2002年6月~2004年間,北京永基世紀房地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碩在收購建國公寓項目過程中,以北京裕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名義,使用假按揭,騙取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崇文支行、中國建設銀行朝陽支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共計16億餘元,案發時尚有12億餘元未歸還。
在我印象中,發生假按揭現象最多的時期是1999~2003年。實行新的房改以後,房地產市場化剛啟動,但樓市依舊低迷,少數地產商資金匱乏,鋌而走險。監管層注意到,假按揭表麵上是不法之徒鑽了銀行審核不嚴的空子,本質上卻是商品房預售製度引發的風險。
2005年8月15日,央行金融市場司房地產金融分析小組在發布的《2004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中提出,“很多市場風險和交易問題都源於商品房新房的預售製度,目前經營良好的房地產商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力,可以考慮取消現行的房屋預售製度,改期房銷售為現房銷售”。
這一建議引發了地產商的激烈抗議。任誌強說,“取消商品房預售製度”這一提法是典型的計劃經濟心態,對開發商的資金壓力考驗太大,一旦實行,房價必然大漲。他的依據是,所有預售的商品房價格都要低於現房。世聯地產董事長陳勁鬆甚至認為,取消商品房預售製度,深圳房價將上漲50%以上。
潘石屹直言,取消商品房預售製度的建議被人大和政府采納而修改《房地產法》的可能性不大。果然,8月24日,建設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商品房預售製度是《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確立的一項製度。從十多年的實踐看,這一製度與我國國情是適應的,目前還不能取消。
地產商們又贏了。
但是,任誌強建議“應該對商品房預售資金加強監管”的建議在住建部以後的文件裏得到采納。
2010年4月13日,住建部在《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完善商品住房預售製度有關問題的通知》(建房53號文件)裏,再次提出了“商品住房預售資金要全部納入監管賬戶”的規定。2010年9月1日施行的《深圳市房地產市場監管辦法》,其中之一就是要將預售資金納入專戶監管。此前,廣州市已實行預售資金專戶監管。
2010年12月1日起執行的《北京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似乎引起了市場更大的關注。甚至有機構稱,地產商有40%的資金被管起來了,資金鏈受到嚴重影響,將被迫降價。潘石屹表示,監管辦法的影響將在半年後顯現,開發商資金很可能完全凍結在監管賬戶裏,但他認為這對抑製房價並非是一件好事。浙江等地也與北京同期實施預售資金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