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所構建了型號研製通用信息支撐環境和數字化體係,初步建立起經國家重點工程考驗的以高速網絡為支撐平台的數字化設計體係,已掌握數字協調樣機、產品數據管理、數字化預裝配等技術,建立了直升機總體、氣動、結構、動力學、飛控、航電、機電管理等專業數字化設計分析方法。

目前,602所正抓緊著力構建適應於技術創新發展的直升機通用研發平台,滿足未來10年我國第三代直升機研發的迫切需求,實現直升機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跨越。

4.通過國際合作提升創新能力

堅持自主研發和國際合作相結合,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直升機工業發展的成功之路。

602所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在擴大開放、交流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通過國際合作,我們學到了技術和設計經驗,把國際合作中學到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充分運用到型號研製工作中去,努力建立完整規範的直升機研發體係,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確保研製工作進程,提高了發展起點,不斷提高直升機研發水平。

602所不斷提高設計水平為直升機製造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數字化製造直升機

與602所同在景德鎮市的昌飛公司是我國直升機科研生產基地主機廠和航空工業骨幹企業,具備研製和批量生產多品種、多係列、多型號直升機和航空零部件轉包生產的能力,同時承擔著我國4個直升機型號係列中13噸級、6噸級、2噸級3個型號係列生產任務。其中亞洲最大噸位的多用途直升機———直8直升機就誕生在昌飛公司。

近年來,昌飛公司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調整產品結構。以直8係列直升機改進改型和升級為重點,形成研製國際第三代直升機的13噸級通用運輸直升機平台。

1976年,昌飛開始了直8直升機研製生產。直8直升機目前仍然是亞洲噸位最大的多用途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13噸,內部可以並列裝下兩部吉普車。當時隻有美國、蘇聯等少數幾個國家能製造這種大型直升機。

那時,昌飛僅有一架從國外引進的樣機,對直8機的設計和製造過程基本上一無所知,整個研製工作都是在摸索中進行。槳轂,是影響直升機飛行和安全的關鍵部件,加工精度要求相當高,直8槳轂上有些零件必須精確到0.02毫米。當時,國內還沒有一個廠家做過這樣的部件。為啃下這塊“硬骨頭”,技術人員想盡了辦法。當時昌飛沒有那麼多高精尖設備,工人們自己動手做了很多工藝裝備,先保證工藝裝備的精度,再保證產品精度。整個主槳轂從開始研製到最後做成、設計定型,整整花了18年時間。直8在研製過程中突破了56項專用技術、基礎技術,為直升機工業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1985年12月11日,直8型直升機首飛成功。目前,這種大型直升機已經廣泛用於飛行訓練、軍事演習、搶險救災和科研試飛。

1.建立數字化工藝生產線

昌飛公司在直8生產中,積極引用現代數字化生產工藝,承擔了國防科工委直升機工程總成、直升機數字化裝配生產線等5個數字化工程項目和數控加工過程建模與仿真技術、千台數控機床增效工程等國防基礎項目,不斷深化數字化管理在科研生產中的應用,廣泛推廣使用CAPP、PDM、條碼管理係統、科研計劃管理係統,突破了流程控製等關鍵技術,進一步規範了工藝設計和工藝數據管理,為平衡型號研製計劃提供了科學手段。昌飛公司開展數字化裝配技術研究和應用,建立了裝配工藝設計係統、裝配模擬仿真係統。科技人員積極研究和應用寬行加工技術、難加工材料工藝技術、高效數控優化等技術。突破了大型複雜鈦合金槳轂製造、複合材料槳葉共固化、電沉積鎳等關鍵技術,公司具備了研製大型複合材料槳葉和鈦合金球柔性槳轂的能力。

昌飛公司數字化應用與開發已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實力,不斷向實用性、有效性、先進性方向發展,應用與開發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