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院根據形勢、任務不斷變化,不斷調整發展戰略。導彈院的使命是航空報國,強院富民。航空報國體現在兩個方麵,一個是精確打擊,另一個是科技興國。為我軍不僅提供空空導彈,還有精確打擊武器,從空空導彈發展到空射導彈,再到精確製導導彈。現在導彈院又搞空空,又搞空地,又搞地空。導彈院要變成國際先進、和諧創新的研究院,目標就是變成中國的“雷神”。導彈院的願景就是要成為中國精確武器的國家隊,能夠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精確製導武器,成為軍民結合、快速發展、創造卓越的高科技產業集團。
時任導彈院院長榮毅超對記者說:導彈院2010年完成第三次創業,到2020年基本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0年我們兩個第四代產品完成以後,就和美國人現役裝備是一個檔次;到2020年就與國際水平基本接近。我們提出來要打造一個高層次的、國際合作的產、學、研結合的自主創新體係,我們當時加強跟國外合作提升導彈院的二次創新能力,加強同高校的合作提高導彈院的原始創新能力,加強與兄弟單位的合作提升導彈院基層創新能力,導彈院的三個方麵我們都有了,我們與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建立聯合研發中心,我們現在在全國建立了導彈研發體係,航空、航天、兵器都在跟我們配套,然後我們又和國外合作研發導彈。
下一步怎麼發展?導彈院提出“打造國家隊、衝刺400億”這麼一個目標。提出以未來戰爭需求為前提,做好、做大、做強導彈產業。機載導彈產業以未來戰爭為牽引,做好做大做強。這裏麵我們講單兵種跟單兵種,單個飛機跟單個飛機打仗,現在是一個體係較量。所以在空空導彈發展上我們提了這麼幾句話:遠、中、近結合發展空空導彈,追趕世界先進水平。我們中距、近距都有了,下一步就發展遠程的。空、天、地一體拓展派生武器,發展我們空對地、地對空武器。我們最近又加上研究電子戰、網絡中心戰提升我軍的體係對抗能力。從戰術航空向戰略航空發展,發展2000~4000千米空射巡航導彈。再就是按照空天地一體、攻防兼備戰略,積極發展空天武器,這對未來奪取製空權是非常重要的。在目前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導彈院麵臨著難得的戰略發展機遇期。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航空工業借鑒西方在冷戰結束後軍工產業集中化的發展態勢,提出了“大集團戰略”發展思路,提出“專業化整合”口號。當前,寓軍於民、軍民融合成了全世界軍工產業發展的新歸宿,集中化的思維改變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格局,由生產線組裝產品時代走向由網絡線組裝(集成)價值的時代。航空工業這種深刻的曆史轉型也是在資本市場運作、市場需求變化和政府共同推動下,步入既軍民融合又走向不斷集中的新境界,開拓了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簡稱航宇公司)的發展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生命之舟情係藍天
———航空工業飛機生命保障係統的技術創新
宋亞林
舊中國航空工業十分落後。在航空救生方麵,除能製造少量降落傘、飛行服外,其他救生裝備幾乎一無所有。新中國成立以後,航空防護救生與空降空投裝備也得到相應發展。從20世紀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我國相繼組建的513廠、351廠、510廠、520廠及中國航空救生研究所先後分別承擔了降落傘、航空供氧、個體防護、彈射座椅的科研生產,相關航空院校也設置了飛行器防護救生專業,培養了一大批科研技術人才,為我國航空防護救生與空降空投裝備發展奠定了基礎。為適應產業化發展和專業化經營需要,2003年,航空工業在中國航空救生研究所、510廠、520廠及351廠基礎上,組建了航宇公司。
為了航空防護救生與空降空投裝備科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航宇公司建設了火箭橇試驗滑軌、高速氣流吹襲試驗台、低速風洞、氣動炮、離心機、垂直和水平衝擊試驗及多功能試驗塔、試驗水池、多軸向火箭滑車等大型試驗設施,有力地支持了航空防護救生與空降空投裝備發展,使我國成為第四個能全麵獨立研製發展防護救生與空降空投裝備的國家,有力地保證了我軍裝備的配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