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全公司職工為掌握三代機新工藝團結奮鬥,頑強拚搏,在原技術資料與實物不協調、工裝與製造依據不協調、工藝設備與製造技術不協調等複雜條件下,高效率地排除占零件工裝總數63%的各類工裝差異問題;處理達到23萬張A4標準頁的工藝資料更改,占三代機第四階段工藝更改70%工作量;合力解決了一個個技術合作的工藝技術缺陷,這些缺陷可能給整個科研生產帶來顛覆性的難題。沈飛公司通過三代機研製打造了一支在工裝製造,數控加工,複合材料、鈦合金加工,試飛試驗等技術領域具有高超技術的一流團隊,全麵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其次,第三代戰鬥機在製造技術上與以往所生產飛機零件結構上最大的不同是廣泛采用鈦合金材料,如飛機中央翼下壁板、機尾整流罩、發動機防護隔欄等鈦合金用量達全機重量的15%。鈦合金加工必須采用的潛弧焊、穿透焊、雙弧焊等焊接工藝對於沈飛公司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技術課題。沈飛公司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組成聯合攻關組,攻下了這一難關。他們反複試驗,僅試驗用料就達800多千克。像油箱下壁板焊縫全長達47米,現在技術工人都能操作自如,焊出的焊縫又平又好。掌握鈦合金零件焊接技術打通了三代機生產線,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沈飛公司在國內首次對飛機常用的鈦合金材料進行了多種焊接方法試驗研究,得到了係統詳實的試驗結果;首次對飛機鈦合金重要承力構件焊接質量進行係統的試驗研究,優化焊接工藝,獲得優質的焊接接頭;首次使用靜態低應力無變形方法焊接鈦合金材料,消除焊接殘餘應力和殘餘變形;首次完成三代機飛機鈦合金裝機零件合格焊接,為解決這一工藝難題提供了重要的工藝基礎;為三代機鈦合金重要承力構件設計與焊接製造提供了科學依據。

第三,攻克了鈦合金化學銑切的難關。鈦合金化學銑切是一種無刀痕、無切削力和零件無協調問題的特種加工方法,精度要求相當高。鈦合金化銑在第三代戰鬥機零件加工中占有很大比例,地位相當重要,直接影響著三代機研製進度和質量。當時國內還沒有相關的技術資料參數可供參考,這項技術在國內還是空白。

在鈦合金課題攻關中,大家反複試驗,尋找新的工藝方法,確定了合適的工藝參數,找到了鈦合金最佳化銑工藝,滿足了三代機重點零件的加工需要。他們用國產化銑膠替代進口,降低了成本,保證了質量;解決了化銑樣板與圖樣不符的難題,終於全麵掌握了三代機的鈦合金化銑技術。

第四,攻克了三代機進氣道複合材料調節板製造難關。先進戰鬥機大量采用複合材料,複合材料剛度強,單位承重是鋁的6倍,隱身效果好,力學性能可預先設計,是當今航空領域衡量飛機製造水平和性能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沈飛公司自行設計製造了排布機,完成了熱壓罐技術改造,按照複合材料加工要求進行了環境改造。三代機進氣道調節板經過工藝裝備準備、層壓板研製、下壁板固化試驗,固化加壓點選擇,攻克了樹脂工藝性、工裝協調性、固化參數穩定性等技術難關,順利製造出三代機需要的進氣道調節板,為獨立完成複合材料組件做出了貢獻。

第五,沈飛公司理化試驗中心首次通過大量試驗確立了“鍍錫—鉍合金”和“鈦合金化銑”分析方法,使新型槽液生產線順利投產。工裝科後機身設計室僅用一個月就複製出了三代機外翼總裝型架,自行設計了機翼翻轉機構、安裝壁板裝置、下架用車、減速器裝置等。特設科攻克了研製電器盒檢測設備難關,他們采用最新的PLC程控器技術進行控製,用計算機進行統一管理,采用觸摸屏作為人機界麵的設計方案獲得成功。

改革開放使我國引進先進重型戰鬥機成為可能,從消化先進技術到自主設計創新,從艱難起步到成功首飛,從設計定型到成批裝備部隊,航空工業的幹部職工為之嘔心瀝血,為之艱苦奮鬥,他們勇敢地挑戰多項國家級技術難題,圓滿順利地完成了三代機研製的光榮任務,取得了自主創新的重大科研成果,向黨和人民交上了滿意的答卷。

一個國家,沒有獨立自主研製發展的航空發動機事業,就沒有獨立自主發展的航空工業;沒有先進的航空發動機事業,就沒有先進的航空工業。改革開放30年,我國航空工業以“太行”發動機研製成功為標誌,實現了軍用航空發動機從第二代向第三代、從渦噴向渦扇、從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跨越。這“三大跨越”標誌著我國已具備自主研製大推力軍用發動機的能力,配裝我軍主戰機種的發動機開始擺脫受製於人的被動局麵。這個曆史性的突破,大大增強了我國的軍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