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技獲得的國外反饋信息表明,不少國家都有更新教練機的需要,其中巴基斯坦對中國發展新型噴氣式教練機很感興趣,1984年6月派出代表團專程來華商談,表示有75架購買意向,並要求新教練機必須采用西方發動機;同時希望合作生產這種飛機。

1986年8月,新教練機方案組組長石屏隨中航技團組到巴基斯坦商談合作研製新一代噴氣式教練機。巴基斯坦國防部召開的關於K8飛機合作的聽證會開了整整一天。石屏詳細闡述了新型教練機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案,10大特點及發展計劃;特別是通過數據比較,表明我方教練機設計的綜合性能優於世界同類教練機,獲得巴基斯坦用戶讚賞,最終促成巴方在總協議上簽字,成為K8飛機第一個用戶及合作方。

連接中巴邊境的喀喇昆侖山脈主山脊上有7座巍峨壯觀的冰峰,時任巴基斯坦總統齊亞哈克將這個合作項目比作喀喇昆侖山脈第八座冰峰。他向航空工業部部長莫文祥提議合作研製的飛機就叫K8。這就是新型噴氣式教練機———K8名稱的由來。

1986年8月21日,中巴雙方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簽訂了《K8工程中巴協議書》。K8飛機合作研製正式開始。

在沒有原準機參照,技術要求又比較高的情況下,南昌飛機製造廠和K8飛機總設計師石屏厚積薄發,加上中航技添加的這把“薪柴”,隻用了42個月就完成了K8飛機研製,其中6項技術創新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0多項技術為國內首創。1990年11月21日,K8飛機在南昌首飛;1992年設計定型時,定型委員會鑒定意見是“綜合性能優於目前同類教練機,填補了我國基礎教練機的空白”。1994年9月,首批6架K8飛機交付巴基斯坦空軍。

2001年,K8飛機研製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K8飛機總設計師石屏榮獲中國航空工業最高榮譽———“航空金獎”。2003年,石屏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二、飛向世界大舞台

K8飛機可以完成11種典型的飛行訓練任務,包括簡單特技帶飛、複雜特技帶飛、高級特技帶飛、暗艙儀表帶飛、失速螺旋、單機對機動目標攻擊等;飛行員可以在K8上練習包括大坡度盤旋和半滾轉等飛行動作,綜合性能優於國際同類教練機。K8飛機目標是進入國際市場,就要按照開拓市場的方式來做。中航技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在K8飛機首飛之後參加、組織了一係列飛行表演,以精準、潑辣的動作展示飛機優異的飛行性能。

1995年12月,當獲悉埃及空軍學院訓練用的老式捷克L-29教練機全部到壽,且在用的新L-59又因技術原因全部停飛時,中航技果斷決策,不失時機地向埃及軍方推薦K8。埃及軍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1997年,K8飛機與兩架運7飛機遠涉重洋赴非洲,先後在讚比亞、埃及等7國作飛行表演。9月15日,中航技在比爾貝斯空軍基地為埃及軍方高層專門組織了K8飛機精彩的飛行表演。埃及空軍司令阿哈邁德·薩費克元帥、中國駐埃及大使以及有關方麵400多人觀看了K8飛行表演。9月30日,埃及空軍與中航技簽訂了《K8飛機評估飛行協議》,成為又一家潛在用戶。埃及空軍司令表示,埃及不僅要采購K8飛機,而且要實現本地化生產,藉此恢複已中斷多年的埃及航空工業。

雙方此後進行的合同談判比較順利,但最後卡在埃方堅持要作“飛機尾旋”這一風險項目上。尾旋是飛機在大迎角飛行失速時出現的危險狀態,極易造成飛機墜毀,正常飛行中應避免飛機進入尾旋;但是作為教練機就應該具有改出尾旋的能力,這樣才能在訓練中培養飛行員應對飛行風險的能力。時任中航技董事長劉國民親自赴埃及,最終與埃方達成協議,在中國進行這一風險科目試飛評估。性能優異的K8飛機不負眾望,埃及飛行員在南昌試飛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