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31日~9月7日英國範堡羅航展上,中國航空工業首次亮相。中航技展台上放置了殲8Ⅱ、殲7M、殲教7、強5、運7、運8、運12、直9的飛機模型。中國航空工業的參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來展台參觀的人絡繹不絕。開幕第一天,英國外長專門來看中國展台,中航技總經理孫肇卿和副總經理湯小平向他一一介紹中國生產的飛機,並著重介紹了引進英國馬可尼公司平視顯示電子火控係統改裝的殲7M飛機。
展覽會上,客戶和中間商紛紛索要資料,詳細詢問飛機性能、價格;成附件供應廠商主動找上門來介紹、推銷他們的產品;中國航空工業的老朋友前來祝賀,也結識了不少新朋友。海外華僑看到祖國航空工業的發展,也為中國的強大讚歎不已。也有不了解中國航空工業的觀眾不相信中國也能造飛機,以為中航技是生產飛機模型的廠家。
人們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確實,要想展示中國航空工業的實力,僅靠展出的飛機模型、圖片、文字資料遠遠不夠,一定要讓人們看到中國製造的真飛機。
1987年6月11日,第37屆巴黎國際航展開幕。中國製造的飛機第一次走出國門在國際展覽會上亮相。中航技在巴黎航展上首次展出了強5C飛機、殲教7飛機、運10飛機和“飛龍”2號海防導彈。法國總統密特朗參觀了中國展台。1989年6月8日,殲8Ⅱ飛機在第38屆巴黎航展首次露麵。
1992年2月,K8飛機曆經12000千米的轉場飛行到達新加坡,在新加坡航展上作飛行表演。這是中國首次在國際航展上進行飛行表演。此後,K8飛機又先後5次參加了國際航展,並在十多個國家進行飛行表演和評估飛行,其優良性能在國際上博得了一致讚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中航技組織的中國飛機非洲七國行。中國飛機到遠隔重洋的非洲去做飛行表演在非洲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那時,王大偉是中航技副總經理,他陪同航空工業部副部長王昂率領中國航空工業代表團成功完成了這次出訪非洲的跨國長途飛行表演。這次飛行表演由國產的K8噴氣式教練機與裝渦槳發動機的運7-100客機、運7-700貨機編隊,從1997年10月13~29日,在津巴布韋、讚比亞、坦桑尼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厄立特立尼達和埃及7國成功舉行了飛行表演。三種飛機編隊長途飛行,連續作戰,表現出飛機優良的品質。所到之處,不僅作飛行表演,還邀請各國飛行員駕駛中國教練機體驗飛行。
在改革開放30年的過程中,中航技通過參加國際航展、組織飛行表演、積極開展技術交流,積極開拓市場,取得明顯成效。
四、走向世界前列
改革開放30年曆程中,相對航空產品出口貿易的成就,相對引進技術和設備等有形的成果,人才培養和觀念更新是一項無形的收獲,而且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更為重要的成果。這是中國航空工業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航空工業騰飛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工作。
改革開放打開了中國通向世界的大門,中國航空工業從1979年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通過這些科技合作,中國專家了解了世界航空科技發展的最新進展與信息,從國外合作者那裏學到了先進理論與技術,同時也運用自己積累的經驗參與航空科技研究項目,合作雙方都受益匪淺。
改革開放初期,航空工業著眼於長期發展,派出大批富有實踐經驗的科技人員出國留學,作為訪問學者出國深造,派出工程師出國工作,為航空工業發展培養了骨幹人才。據統計,改革開放初期,第三機械工業部及航空工業部先後共派出949名留學人員,到1986年年底,學習回國的人員中已有31人獲得博士學位。如今這些當年出國深造的留學人員及後來者已經成為中國航空工業棟梁之材,在各個領域為發展祖國航空事業默默奉獻。如今,一批批高學曆的後來者加入航空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行列,成為航空工業隊伍中的新鮮血液。
限於篇幅,我們無法在一篇文章中一一曆數中國航空工業30年來在走向世界曆程中取得的收獲。重溫30年來的事情,是想和大家一起回顧前輩們開創基業的艱辛,和大家一起細數我們邁出的頭幾步。30年來,航空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員一代代成長,設備一批批更新,企業一個個發展,事業一步步前進。在我們自己的園地中碩果累累,在祖國大花園中我們枝繁葉茂;但是推開通向世界的大門,就會發現在我們為之奮鬥終生的領域內,外麵的世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