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生產關係(1 / 3)

一、社會主義本質

鄧小平在1992年初南方談話中明確地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包括兩個相互聯係的方麵: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最終目的和價值目標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一)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馬克思主義者曆來認為革命就是解放生產力,鄧小平更是反複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第一,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建立牢固的社會主義物質基礎和最終戰勝資本主義的需要。牢固的社會主義物質基礎是指比資本主義更先進的大機器生產。隻有建立起牢固的社會主義物質基礎,才能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從而說明社會主義是比資本主義更優越的社會製度,並最終戰勝資本主義。

第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體現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鞏固社會主義製度的需要。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並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隻有使社會主義製度的這兩大優越性充分得以體現,使社會主義製度紮根於億萬人民群眾的心中,才能真正得以鞏固。

第三,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物質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為,在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階段,由於社會產品不夠豐富,隻能實行按勞分配。隻有盡可能快地增加社會生產力的總量,才能進入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根據馬克思主義這一基本原理,鄧小平強調指出:“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要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這就要求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所以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

第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從根本上講,隻能依靠發展生產力來解決。

(二)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

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第一,這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需要。除生產力標準外,公平與公正是衡量社會製度優越與否的另一重要標準。一個以私有製為基礎,人剝削人,兩極分化的社會製度,總不能說它是公平的、優越的。社會主義要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實質就是追求社會公平。它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共同富裕這一社會價值目標上,體現了社會主義另一根本優越性。“隻有社會主義才可能……使所有的勞動者過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隻有社會主義才能實現這一點。”

第二,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和動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但是我們隻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發展經濟。隻有社會主義才能夠救中國,發展中國。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的百分之幾的人先富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發展生產力隻有以共同富裕為目的,才能激發億萬人民群眾的勞動熱情,這才是發展生產力取之不竭的動力源泉。如果搞兩極分化,生產力既得不到解放,更得不到發展。

總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與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辯證的統一,互為條件,相輔相成。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抓住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比其根本優越性之所在,將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價值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本質這一最高層次上正確地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無疑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

二、社會主義生產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