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完善貨幣市場,強化本幣金融市場和外彙市場之間的聯係。貨幣市場在開放經濟下的宏觀貨幣調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貨幣市場建設剛剛起步,與外彙市場、資本市場、銀行中長期信貸市場還缺乏聯係,使中央銀行的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不能有效地協調運行,限製了它們對國外的貨幣衝擊進行對衝操作。因此,要發展貨幣市場,並促進其與其他金融市場的聯係。
參考文獻
第 一 章
聞 潛:《宏觀控製論》,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胡寄窗:《1870 年以來的西方經濟學說》,經濟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
宋承先:《當代西方經濟思潮》,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馮肇伯:《西方國家貨幣政策比較研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周慕冰:《西方貨幣政策理論與中國貨幣政策實踐》,中國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鄭先炳:《宏觀金融管理有效性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
周延軍:《西方金融理論》,中信出版社1992年版。
張培剛:《新發展經濟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安道爾·馬加什:《現代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史》,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
盧現祥:《西方新製度經濟學》,中國發展出版社1996年版。
巴曙鬆等:《中國外彙市場運行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J。Niehans,Theory of Money,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1.
Dennis C。Mueller,Public Choi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79.
第 二 章
吳曉球:《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分析——從供求角度所作的考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樊 綱:《體製改革與宏觀穩定》,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厲以寧:《非均衡的中國經濟》,經濟日報出版社1991年版。
張培剛:《新發展經濟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董輔癰:《變革與發展——論大轉變中的中國經濟》,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5年版。
吳敬璉:《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 年版。
聞 潛:《論中國宏觀調控方式及其轉化——兼述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宏觀調控差異》,載《山西財經學院學報》1995 年第4期。
聞 潛:《中國市場及其走向》,載《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第6期。
郭樹清:《經濟體製轉軌與宏觀調控》,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易 綱:《中國的貨幣供求與通貨膨脹》,載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編:《經濟學與中國經濟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鄭先炳:《宏觀金融管理有效性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
周慕冰:《西方貨幣政策理論與中國貨幣政策實踐》,中國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黃 達:《宏觀調控與貨幣供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聞 潛:《宏觀控製論》,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王廣謙:《經濟發展中金融的貢獻與有效性》,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巴曙鬆等:《經濟全球化與中國金融運行》,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第 三 章
李揚、陳百助、常宏:《中國貨幣市場的曆史、現狀及其發展方向》,載《中國證券報》1998年9月21日。
餘永定:《國民收入分配、金融結構與宏觀經濟穩定》,載《經濟研究》1996年第12期。
易 綱:《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分析及政策含義》,載《經濟研究》1996年第12期。
巴曙鬆:《我國儲蓄高增長與金融市場發展》,載《國際金融信息報》1996年9月26日。
王曉芳:《中國證券投資發展的宏觀分析》,載《金融體製改革》1996年第10期。
謝 平:《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分析》,載《經濟研究》1992年第11期。
黃誌淩:《資金形成與金融發展》,中國金融出版社 1992 年版。
第 四 章
聞 潛:《中國經濟運行——層次分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
王廣謙:《經濟發展中金融的貢獻與有效性》,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張國光:《反通脹論——理論、運作與對策》,西南財經大學1996年版。
卡爾·約翰·林捷瑞恩等:《銀行穩健經營與宏觀經濟政策》,中國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周天勇:《金融風險與資本社會化——國有企業與銀行債務關係的製度分析》,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秦宛順等:《周期上行初期貨幣政策取向》,載《中國證券報》1998年11月9日。
巴曙鬆:《中國金融結構的變遷與宏觀金融政策的調整》,載《經濟導刊》1997年。
Akhtar,M。A。,“Causes and Consequenc es of the 1989~1992 Credit Slowdown:Overview and Perspectives",Quarterly Review,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Voi。18(winter 1993~1994)。
第 五 章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1999 年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展望》,載《中國證券報》1999年1月19日。
《中國統計摘要》1998年。
魯明泓:《外國直接投資區域分布與中國投資環境評估》,載《經濟研究》1997年第12期。
袁鋼明:《地區經濟差異與宏觀經濟波動》,載《經濟研究》1996年第10期。
巴曙鬆:《存款準備金政策的國際經驗與中國準備金政策的調整》,載《國際金融研究》1997年第4期。
張軍州:《中國區域金融分析》,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年版。
葛兆強:《區域經濟差距的金融分析與政策選擇》,載《金融理論與實踐》1997第1期。
徐誌勇:《區域金融監管若幹問題的探討》,載《江漢論壇》1997年第1期。
第 六 章
印度公共財政及政策研究所:《黑色經濟活動分析》,經濟管理出版社1995年版。
巴曙鬆:“轉軌經濟中的非正式金融、企業改革與宏觀政策調整”,當代企業改革論壇 1998 年首屆年會獲獎論文(國家經濟體製改革委員會等主辦)。
薑旭朝:《中國民間金融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朱德林、胡海鷗:《中國的灰黑色金融》,立信會計出版社1996年版。
巴曙鬆:《中國金融結構的變遷與宏觀金融政策的調整》,載《投資研究》1997年第9期。
徐明棋:《市場深化中的金融重構》,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章曉虎:《我國當前的灰黑色金融論》,載《財貿經濟》1996 年第3期。
方越波:《論“灰色資金市場”與利率市場化》,載《浙江城市金融》1996年第7期。
蘇 晉:《關於隱性金融市場的研究》,載《貴州財經學院學報》1994年第3期。
盧現祥:《論我國轉軌時期的金融管製與非正式金融》,載《金融體製改革》1997年第8期。
第 七 章
謝杭生等:《戰後西方國家貨幣政策目標比較》,載《金融研究》1997年第6期。
李 揚:《貨幣政策目標的轉換及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載《財貿經濟》1996年第3期。
王大用:《中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問題》,載《經濟研究》1996年第3期。
謝 平:《中國金融製度的選擇》,上海遠東出版社 1996 年版。
巴曙鬆等:《經濟全球化與中國金融運行》,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第 八 章
周慕冰:《西方貨幣政策理論與中國貨幣政策實踐》,中國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張 斌:《宏觀金融調控研究——理論、機製和政策》,中國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
李 揚:《金融宏觀調控機製的進一步改造》,載《財貿經濟》1997年第1期。
唐才旭等:《論我國存款準備金製度的係統性改革》,載《金融體製改革》1996年第7期。
殷介炎:《貨幣政策工具中的再貼現》,中國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
華增鳳:《再貼現業務是實施貨幣政策的主導手段》,載《雲南財貿學院學報》1998年2月。
第 九 章
聞 潛:《中國經濟運行——層次分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
易 綱:《中國的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1984~1993》,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版。
高善文:《利率控製的宏觀經濟後果》,載《經濟學消息報》1999年3月5日。
秦宛順等:《周期轉折階段貨幣政策取向》,載《中國證券報》1998年5月。
謝 平:《中國金融製度的選擇》,上海遠東出版社 1997 年版。
巴曙鬆:《轉軌經濟中的利率調整與宏觀利率政策的有效性》,載《金融體製改革》1997年第8期。
巴曙鬆:《轉軌經濟中的利率調整與宏觀經濟運行》,載《國際金融研究》1996年第5期。
巴曙鬆:《利率調整的兩難選擇與調整趨勢》,載《經濟學消息報》1997年8月29日。
第 十 章
謝平、廖強:《西方貨幣政策信用傳導理論述評》,載《金融研究》1997年第11期。
臧 健:《貨幣政策如何影響經濟:一個理論回顧》,載《城市金融論壇》1999年第1期。
蘇 劍:《西方貨幣傳導理論綜述》,載《經濟學動態》1997 年第4期。
Bernanke,Ben S,and Mark Gertler:Inside the black box: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Journal of Ec onomic Perspec-tives,1995(9),and 27~48.
Bernanke,Ben S,Credit:money and aggregate demand,Ameri-c an Ec onomic Review,Papers and Proc eedings 78:435~439.
周慕冰:《西方貨幣政策理論與中國貨幣政策實踐》,中國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第十一章
鄭先炳:《宏觀金融管理有效性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
吳曉靈、謝平:《轉向市場經濟過程中的中國貨幣政策》,載《經濟導刊》1993年第4期。
謝 平:《中國金融製度的選擇》,上海遠東出版社 1996 年版。
巴曙鬆等:《經濟全球化與中國金融運行》,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巴曙鬆等:《中國外彙市場運行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第十二章
聞 潛:《中國經濟運行——層次分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
李揚、何德旭:《經濟轉型中的中國金融市場》,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李揚、陳百助、常宏:《中國貨幣市場的曆史、現狀及發展方向》,載《中國證券報》1998年9月21日第9版。
熊蓮花:《優化市場格局,提高政策效率》,載《中國證券報》1998年11月30日。
曾康霖、王自力:《中國貨幣市場:現狀、問題與建議》,載《金融體製改革》1995年第8期。
王元龍:《我國貨幣市場的發展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載《國際金融研究》1998年第12期。
劉玉平:《美國貨幣市場的特征與我國貨幣市場的改革》,載《當代財經》1998年第9期。
馮嗣全:《大力發展貨幣市場之我見》,載《雲南財貿學院學報》1998年第2期。
巴曙鬆:《拆借市場與宏觀金融運行》,載《國際金融研究》1996年第11期。
巴曙鬆:《中國經濟運行中的外彙市場及其調控》,載《金融體製改革》1997年第2期。
楊巨軍:《對我國統一同業拆借市場建設的幾點看法》,載《彙市參考》1996年第9期。
Bernanke Ben S。and Alan S。Blinder,:1992,“The Federal Rate and the Channel s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2 № 4.9
第十三章
易綱、範敏:《人民幣彙率的決定因素及走勢分析》,載《經濟研究》1997年第10期。
李心丹、傅浩:《論開放經濟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及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整》,載《南京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巴曙鬆等:《中國外彙市場運行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巴曙鬆:《本外幣政策協調與國際商業貸款管理》,載《國際貿易》(外經貿部主辦)1998年第3期。
Bruno,Mic hael:“High Inflation and the Nominal Anc hors of an Open Ec onomy”。Essay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No。183,June 1991.International Financ e Section,Princ eton University,Princeton,New Jersey。
薑波克:《開放經濟下的宏觀調控和政策搭配》:載《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第6期。
黃 達:《宏觀調控與貨幣供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劉光燦 蔡學軍:《外彙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問題及建議》,載《金融研究》1997年第1期。
巴曙鬆:《轉軌經濟中的外彙儲備管理與貨幣政策》,載《國際貿易》1997年第9期。
聶建平:《外彙占款對貨幣政策影響的理論分析》,載《上海金融》1997年第3期。
李 揚:《我國資本流動與我國宏觀經濟穩定》,載《經濟研究》1995年第6期。
李 揚:《貨幣政策目標的轉換及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英國的經驗與借鑒》,載《財貿經濟》1996年第3期。
第十四章
Lehto,taru:1994,“The Level of a Central Bank's International Reserve:Theory and Cross——Country Analysis",Bank of Finland Discussion Paper,№ 15.
Norman,Ton:1994,Management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Objectives,Constraints,Controls,and Resources。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September。
聞 潛:《對外經濟運行與宏觀調節》,載《金融研究》1993 年第4期。
巴曙鬆等:《經濟全球化與中國金融運行》,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巴曙鬆等:《中國外彙市場運行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Roger,Sc ott,1993,The Management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Economic Papers,№ 38,Ju-ly。
巴曙鬆:《外彙儲備管理與宏觀經濟運行》,載《中國外彙管理》1997年第2期。
巴曙鬆:《轉軌經濟中的外彙儲備管理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載《國際貿易》1998年。
王傳綸、閻先東:《外彙儲備來源:外彙收支和國際收支角度的分析》,載《國際金融研究》1998年第2期。
Keith Pilbeam:1992,International Finance,Mac millan Educa-tion Ltd。,1992.
Laurence S。Copeland:1989,Exchange Rate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奚君羊:《國際儲備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後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除了部分數據的更新外,總體上的改動並不大。這篇論文可以說是我三年博士生學習和研究工作的一個總結,其中融會了許多師長的心血和我自己的努力。寫作博士論文的甘苦,相信許多學術界朋友都深有體會。
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我首先應該感謝我的導師聞潛教授以及王柯敬教授、王廣謙教授、侯榮華教授、王巾英教授、姚遂教授等。在學習研究中,中國銀行總行發展規劃部總經理毛曉威研究員(現為中國銀行港澳管理處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副總經理周凝副研究員(現為中國銀行總行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從各個方麵給予我以大力的支持,中國銀行總行行長經濟顧問兼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朱民博士在學術上也給了我許多指導。1998年,中國銀行總行安排我到中國銀行杭州市分行擔任副行長,為我了解和掌握中國經濟金融運行的現狀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十分榮幸的是,我的博士論文審閱和答辯過程中邀請到我國經濟學界的一批一流學者參加,他們是:衛興華教授、鍾契夫教授、劉方癱 教授、王柯敬教授、姚遂教授、侯榮華教授。我認為,他們在答辯中給予本書的讚譽,遠遠超出了本書所應得的,如我一直十分仰慕的著名經濟學家鍾契夫教授稱讚本書是“近年來不多見的力作”;我隻能視為學界前輩對後學的期望和鼓勵,並將其作為我繼續努力的目標。中國人民大學杜厚文教授、黃泰岩教授,中央財經大學王廣謙教授在本書寫作過程中也給予了多方麵的指導,在此謹致謝意。
我不能不在此感謝我在碩士期間的導師張培剛教授,作為發展經濟學的創始人,他對於發展中國家現實經濟金融狀況的關注和深入研究始終影響著我,激勵著我。我的妻子邢毓靜博士在我攻讀博士學位期間,默默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勞動,為我的研究創造了寬鬆的環境。
令人感佩的是,經濟科學出版社對於本書的修訂和出版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致以深深的謝意。
我感到,雖然一篇博士論文寫完了,但是需要我繼續進行深入研究的問題確實很多很多,即使是在貨幣政策有效性這一領域也是如此。關於這篇論文中提出的觀點,我真誠歡迎各位師長的指教。我的e-mail是:bashusong@sina。c om或者 bashusong@ya-hoo。com。中華民族正在迎來偉大的複興,中國經濟正處在激動人心的改革和發展的新階段,這是中國的經濟學發展壯大的肥沃土壤,也是激勵我們不斷克服困難、踏踏實實地作一點學術研究的動力所在。
巴曙鬆
2000年5月於北京西城區車公莊富通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