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時候,陽光愈加燦爛,溫度急速升高,就像是回到了夏天,這就是所謂的“秋老虎”。
曹懷文和人談事情的房間在三樓,雖然背陰通風,但由於沒有裝電扇,所以還是不如上午舒適,顯得有些悶熱。
進了屋子,曹懷文請趙日升坐下,又給他倒上一杯涼茶,客氣道,“趙先生,您先喝杯涼茶消消暑,我們慢慢說!”
趙日升也沒什麼推辭,拿起涼茶喝了一大口,這才看著曹懷文恭維一句,“曹先生,我到今天才知道,原來您居然還是個抗日英雄!”
曹懷文半是實話半是謙虛,“哪裏、哪裏,和我一起打鬼子的人很多,我不過是做了一個中國人應該做的事情。”
趙日升看來是個實在人,拍了一句馬屁之後,就再也想不出什麼恭維話,坐在那裏難受得緊。
倒是曹懷文主動開口,“趙先生,您剛剛說,有事情找我,不知道現在方不方便講,如果我能效勞,不勝榮幸。”
趙日升鬆口氣,幹脆直接切入正題,“我這陣子要多跑一下香港仔、黃竹坑,希望得到曹先生您的幫助。”
曹懷文來了興趣,問道,“哦?您過去是做什麼事情?”
趙日升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曹懷文,“曹先生您知道最近這段時間,香港增加了多少人?”
曹懷文看看放在桌子上的報紙,“十多萬、二十萬吧?聽說英國人急的嗷嗷直叫,說起這個,我想問一下,既然英國人沒有這個能力容納這麼多人口,那為什麼不把邊境紮得緊一點?”
趙日升搖搖頭,“這怎麼攔得住?新界那邊和南粵山水相連,而且香港大大小小二百多個島,四周是海,隨便劃條舢板就能上岸,你說英國人有這個能力管得住?”
說著,趙日升又喝了一大口涼茶,“更重要的一點,大陸的人到香港,英國人是沒有權利阻攔的!”
看見曹懷文的疑惑神情,趙日升放下茶碗,開始細細解釋。
原來,香港這塊殖民地有點不同,按照英國政府和當時的滿清政府簽訂的條約,香港雖然被割讓給英國,但非武裝的中國人一直都保有自由進出香港的權利,尤其是一八九八年英國人再次強行租用新界之後,中國人進出香港更是沒有法理上的約束,所以不管是滿清還是民國,隻要是大陸這邊同意你去香港了,香港地區就必須敞開大門接納。
在這之前,英國人其實是歡迎這個規定的,畢竟早期的香港人煙稀少,能不斷有人移民過來,那是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但到了戰後這一兩個月,人口以每月十萬的速度增加,無論是食物、燃料、住房還有公共服務,無一不缺,而且一時半會英國人也無力解決,所以急的直跳腳,也玩命的想辦法、動員各方力量,一起來化解這次人口危機。
“唔……你這次跑到香港仔、黃竹坑那邊,就是為了這事情?”曹懷文有點明白了。
“對,我要去安置流民!”趙日升言簡意賅,又重複道,“曹先生,希望你能和我一起組織街坊會!”
“街坊會?”曹懷文疑惑的看著對方,“這是個什麼樣的會?趙先生,還要麻煩你給我說一說?”
隨著趙日升的解釋,曹懷文才知道這個街坊會是什麼。
街坊會是香港華人自發組織的一種團結互助組織,主要是在當地猶有威望的人的號召下,進行一些慈善、賑濟活動。
在戰前,香港就有街坊會存在。對此,英國人一直抱著既歡迎又警惕的態度。這是因為街坊會一方麵有助於華人社會的穩定,有利於英國人統治香港,另一方麵,作為殖民者,英國人天然的警惕任何有組織的華人社團,尤其是那些有名望人士組織的社團,更是殖民者的防範重點。
但到了現在,麵對大量湧入的流民,已經有心無力的英國人,就想起這個玩意來,主動提出,希望香港的有力人士能夠通過街坊會這種形式,幫助港英政府渡過難關,為此,還派出眾多政府工作人員,下到各地進行發動。
趙日升承擔的範圍就是在香港仔、黃竹坑一帶,是個不好又不壞的任務。因為這一帶不是市區,流民數量較少,安置任務容易完成,這是好的一麵。但反過來,戰前的香港是個轉口城市,有錢人基本上集中在市區,所以香港仔一帶發展落後,比較貧窮,有錢人數量少,能夠搞慈善、做賑濟的人也就少,想要組織街坊會的難度,也就相應的高很多。
除了這個,還有一點原因,那就是趙日升不擅長遊說,尤其是這種讓人出錢出力的事情,他還是有點發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