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奇聞:彈頭留在體內有時也無虞(3 / 3)

留存腿骨60年,彈頭已鏽蝕

上海86歲的老革命楊先生在1940年打仗時左腿曾被1枚彈頭擊中,因彈頭深達骨頭內部,始終無法取出。多年來,老先生隻能強忍痛苦。從1999年起,他受傷部位長出腫塊,並逐漸增大,行走困難。2000年,在上海市第八醫院終於取出留存在他體內60年的彈頭,彈頭已經年久鏽蝕。

留存大腦60年,活到86歲

86歲的湖南衡陽老兵徐芳耀,1950年在朝鮮戰場上頭部曾經中彈受傷。過後,他除了不時有點頭痛外生活正常。2010年5月,其因患內科疾病被送到醫院進行全身檢查,檢查的結果讓醫生大吃一驚:這位老人的大腦裏,竟然殘留著1枚彈頭!老人頭部存彈60年,在一直沒有察覺彈頭存留的情況下仍然活到了86歲,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醫學專家分析認為,彈頭雖然進入頭部,但由於離大腦神經還差幾毫米,因此,徐芳耀才得以幸存。“如果再前進一點點,就很難說了”,醫生如是說。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當初彈頭是從右眼穿進大腦,彈頭的朝向應當是後腦勺;然而X光的圖像顯示,這枚彈頭的朝向卻是麵部。可能是因為彈頭留存時間過長,老人的活動使彈頭的朝向調轉了180°。

留存腿部67年,侵華日軍的罪證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期間,18歲的張喬雲抱著剛出生10個月的女兒躲避奔跑時,右小腿中彈,土法止痛後傷愈。後來每遇陰雨,老人因腿痛就要躺幾天,家人一直將她的疼痛當作關節炎治療,直到2004年12月30日才手術取出一枚彈頭,這枚彈頭在她的小腿內藏匿了67年。

留存頭部82年,醫學上的奇跡

俄羅斯一名退休的85歲工程師,在3歲玩耍時,他的哥哥不小心開槍擊中其頭部。他暈厥長達數小時,但後來未經過任何治療就痊愈了,生活也未受到任何影響。長大後,還成為一名出色的工程師。這枚嵌在他腦袋裏的彈頭,直到2011年12月才通過手術取出,其留存時間長達82年。這枚大腦內留存的彈頭幾乎陪伴了他的一生,但他的健康卻幾乎沒受到任何影響,被認為是醫學上的奇跡。

鉛中毒機理探析

鉛微粒與鉛顆粒屬於鉛異物,鉛異物進入人體的方式與危害是不同的。日常情況下,鉛異物進入人體的第一個渠道是通過呼吸道吸入鉛塵或鉛煙,呼吸道中的吞噬細胞將其帶入血液;第二個渠道是吃進含鉛食物,除部分通過糞便、汗液排泄外,還有部分經消化道吸收,同樣進入血液循環;第三個渠道是通過皮膚進入人體組織,如含鉛的彈頭,其鉛元素分解後直接進入血液循環。

進入血液循環的鉛侵入大腦神經組織,使營養物質和氧氣供應不足,造成腦組織損傷,嚴重者可能導致終身殘廢。侵入其他器官和肢體的鉛,抑製抗氧化酶的活力,產生過多的自由基而造成組織損傷。這些損傷會引發人體貧血、組織腫脹、神經機能不良、免疫力低下和肢體酸痛等。重症鉛中毒者有明顯的肝髒損害,會出現黃疸、肝髒腫大、肝功能異常等症狀。

此外,鉛顆粒、鉛破片和彈頭殼破裂的裸鉛塊異物進入人體會對某些組織形成壓迫,產生不適或疼痛。異物的位置若接近主動脈、神經(特別是脊髓神經)或在關節處,便有遊移的可能,一旦造成傷害,需要通過手術取出。有些鉛異物若在軟組織內,有可能逐漸被纖維組織包裹,包裹層會隔絕化學作用的發生,不會產生中毒現象,即出現了“和平共處”。有報道稱,2002年美國洛衫磯的醫生們曾對400多位體內留有彈頭者的情況進行研究,大部分被查對象屬於“和平共處”,有一小部分被查對象的血液中有含鉛量上升現象,多到一定數量則會出現鉛中毒。

編輯/曾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