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奇聞:彈頭留在體內有時也無虞(2 / 3)

留存體內36年,從胸部遊走到眼球

1986年的一天,英國狄方郡一位70多歲的退伍軍人李查·賓格利,突然感到頭痛得厲害,家人急忙將他送進醫院。經醫生檢查,發現左眼球後麵有一異物,手術取出一看,原來是1枚彈頭。他清楚地記得,1950年9月其隨聯合國軍隊到了朝鮮,在搶攻一座山頭時,曾被機槍彈頭打傷,胸部中了4彈。但事後醫生隻取出3枚彈頭。留在體內的這枚彈頭可能是貼在一條靜脈上,後來鑽入靜脈,在血液推動下,進了心髒,並由一個心室進入另一個心室,再從心髒的動脈移出,最後在左眼球後麵停了下來。

留存心髒45年,與心髒同步搏動

1991年,山西省汾陽醫院對近來感到心前區疼痛的72歲男性患者檢查,X光片顯示:左心室左後側壁內0.5cm處有1枚尺寸為1×3cm的彈頭,彈頭尖端指向左後方,彈頭周圍有不規則的密度增高陰影包裹。在透視下觀察,可見彈頭與心髒同步搏動。患者回憶,其在1946年受傷,從左上腹部打進1枚彈頭,進入心髒部位。當時隻是稍加包紮,未進行任何特殊處理,出院後生活正常。經醫院手術後,留存在他心室壁上45年的彈頭終於取出。

留存體內46年,從喉嚨內咳出

1987年的一天夜裏,蘇聯一位69歲老司機薩波日尼科夫感到全身發冷,打哆嗦,並且發燒難耐。到醫院折騰了兩天兩夜後仍然咳嗽不止,突然其全身顫栗,從喉嚨裏咳出1枚彈頭。該彈頭使他想起46年前參加蘇聯衛國戰爭時受過傷,曾有1枚彈頭留在體內,傷好後因沒有什麼影響,就一直未管它。吐出彈頭的第2天,這位老人病痛全除,高高興興地出院回家。

留存體內50年,嘔吐出卡賓槍彈頭

2000年7月10日早晨天剛亮,遼寧省開原市老軍人趙信3天沒吃東西,並且總想嘔吐,突然伴隨著少量血塊,一粒鏽跡斑斑的卡賓槍彈頭竟然從嘴裏吐出。74歲的他曾於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在一次戰鬥中腹部中彈,經包紮後住院18天,並帶著“胃痛”出院。1954年回國後,嚴重的胃潰瘍時常折磨他,一直沒有治好,原來是留存在體內50年的彈頭作祟。

留存頭部53年,成功取出

大連市退伍軍人宋榮官,在1950年解放海南島戰役中,1枚彈頭從其右耳旁打入,血流滿麵,昏倒在地。其傷口愈合後因為留在頭部的彈頭作怪,麵癱、嘴歪、右耳失聰。但令人奇怪的是兩年後,這些症狀全部消失。一直到2003年11月,他感覺頭部疼痛難忍,徹夜難眠,同時張嘴受到限製,舌頭左側麻木,便來到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X光檢查發現老人的頭部裏麵竟然有1枚長3.5cm、直徑1cm的彈頭。經過40分鍾手術,醫生把留在他頭部長達53年的彈頭取出。

留存心髒56年,無需取出

1999年7月5日,山東退伍老軍人郝貴民因病接受X光片檢查,意外發現在他的心髒腔壁上有1枚橫向的彈頭,而且一直在隨著心髒搏動。經他回憶:1954年7月,他參加攻打一江山島戰鬥時,被3枚彈頭擊中,在第99醫院手術時從骨盆處取出2枚彈頭,另1枚傷眼在左肋處,沒有找到彈頭,後傷口經包紮出院。郝貴民複員做礦工後,有時左肋處感到疼痛,他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畢竟受過傷,不可能恢複得跟常人一樣”。臨沂醫院認為,心髒已經習慣了彈頭的存在,也就無需取出。直到2010年10月記者采訪時,彈頭在他體內已經留存了56年之多。

留存體內57年,彈頭靠近心髒大血管

2006年2月8日,家住山東省利津縣北宋鎮殷家村的76歲老人殷樂楠住進醫院,醫院將留存在他體內57年的彈頭成功取出。當年他參加淮海戰役時負傷中彈,被定為二等乙級傷殘。57年來他天天與疼痛相伴,曾到多家醫院就診,都因彈頭靠近心髒大血管危險性太大而未能取出。目前,殷樂楠的身體恢複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