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各國軍用標號的發展演進(2 / 2)

德軍標號體係較為複雜,但另一方麵看,這些標號也能非常清楚地表現出不同部隊的大部分情況。二戰期間,盡管德國陸軍以其裝甲機械化部隊實施的閃擊戰聞名於世,但在當時其陸軍仍主要由大量徒步步兵組成,因此在這一時期的德軍標號中,如果一個標號未注明其兵種或機動方式,即可認為是徒步步兵部隊。

二戰後,聯邦德國國防軍和其他北約盟國一樣,采用了基於美國陸軍的標號體係,但也保留了二戰時期德軍的做法,亦將標號用於圖上指揮作業之外的其他器物和文書中。

蘇聯的軍用標號

蘇聯紅軍最初的軍用標號體係直接繼承自沙俄陸軍,蘇聯建國後,蘇聯紅軍先後進行了多次國內戰爭,期間無暇創建專用的標號體係,直到1920年代末國內戰亂平息後,才開始重新設計軍用標號體係。至二戰時也基本發展為一套複雜、完善的體係。

蘇聯的軍用標號通常包括一係列基本和輔助標號,既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起來指示其他部隊類型,圖標中也會使用一些約定俗成的首字母縮寫用來標示指揮所、部隊、武器係統、裝備和戰術方法等。另外,部隊在進攻或防禦時的正麵、側翼等,都可通過標號反映出來,特別是利用標號還可顯示控製協同的方式。

冷戰開始後,蘇聯的標號體係也為華約成員國或其他與蘇聯有密切關係的國家所廣泛采用,然而自冷戰結束後,很多原本采用蘇製標號的國家亦轉而使用北約的標號體係。

美國的軍用標號

美國陸軍首次涉足現代戰爭始於一戰時期,當時美國陸軍遠征軍作為生力軍投入西歐戰場,美軍不少部隊配備著英國和法國的武器、頭盔參戰,因此其部隊指揮機構的參謀係統和指揮作業亦直接取用於英、法。一戰期間,美國遠征軍集團軍下屬的工程兵部隊負責所在戰場的軍事地形標繪,之後又發明出一套美式標號體係。自此,美國陸軍開始采用自己的體係,一戰結束後又不斷改進和完善。1949年,這套標號係統亦成為北約各盟國軍用標號體係的基礎。

事實上,美國陸軍最早的標號萌芽自19世紀,基本與其他歐洲國家同步。但與歐洲國家相比,美國最初的標號相對直觀和簡單,可顯示出其所標繪兵種的性質,比如步兵部隊采用一個內含X形的方框來表示,意為步兵交叉掛在胸前的彈帶;騎兵(騎馬)部隊則采用帶有單個對角線的方框來表示,對角線意即騎兵的馬刀;炮兵則用一枚簡易的炮彈形狀圖標來表示;醫護部隊用帶十字形方框表示;至於信號部隊和工程部隊,則用其首字母填注在一個空心方框內表示(二戰期間,分別用閃電形的折線以及簡易橋梁來指代這兩種部隊)。一戰結束後,美國陸軍又在此基礎上陸續發展出其他兵種類型的標號,比如坦克兵、機械化步兵等。

一戰之後,美國陸軍很快在其頒行的“21-30野戰手冊”中正式規範了整個標號體係,這一體係一直從二戰前使用到1970年,期間經多次修改和完善,並被北約采納為西方標準化的標號體係。1970年,美國陸軍開始修訂其野戰手冊,期間幾易其稿曆時約10年,最終將其重新編號為FM 101-5-1,同時亦對其中標號作了大量調整,並加入了陸軍新的軍語和作戰術語。之後,美國陸軍又於2004年9年將其重新編號後再次頒布。

編輯/鄭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