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迫擊炮的校正不像槍支的校正那樣必須浪費實彈,但迫擊炮的校正每一步驟都必須認真操作,容不得半點馬虎,以保證精度。
炮組分工操作展示
炮組編製及人員分工
PP93式迫擊炮班由12人組成,配2門迫擊炮,分為2個炮組,每個炮組由炮長和5名炮手組成,各配迫擊炮1門。炮長由班長、副班長兼任,負責組織指揮全組完成戰鬥和訓練任務,檢查與督促所屬人員對武器彈藥、裝備的保管及保養,行軍時攜帶標杆、望遠鏡、指北針及零件工具包;一炮手負責瞄準,行軍時攜帶炮身和瞄準鏡;二炮手負責裝填發射,並協同一炮手操作,行軍時攜帶炮架;三炮手負責設置座板、觀察聯絡、整裝、傳遞炮彈,行軍時攜帶座板及鐵鍬;四、五炮手負責檢查、擦拭、整裝和傳遞炮彈,行軍時攜帶炮彈。
隊列中的持炮
持炮是迫擊炮在隊列中的基本姿態。橫隊列時,炮長右手握標杆,將標杆垂直貼於身體右側,下端與腳尖取齊;一炮手右肩斜背瞄準鏡,右手扶炮身,炮杵在右腳外側與腳尖取齊;二炮手右手握炮架瞄準鏡固定器部位,炮箍向前,立於右腳外側,駐鋤的圓盤與腳尖取齊;三炮手右手持座板,左手持鐵鍬;四、五炮手肩背炮彈背具。
隊列行進中的扛炮
扛炮是迫擊炮在隊列行進中的基本攜行方式。
聽到“扛炮”口令後,一炮手右腿跪下,左手扶炮身,右手托炮尾,將炮身靠在右肩上;其他炮手掌心向外緊握背具背帶;三炮手待各炮手準備好後報“好”。此時,一炮手扛起炮身,其餘炮手將炮架、座板、炮彈背具從右側背起,然後恢複立正姿勢。
短暫休息時的置炮
置炮是炮班在野外訓練過程中進行短暫休息,或者進行其他活動時迫擊炮臨時放置的一種方式。
橫隊列時,聽到炮長、班長或其他指揮員下達“置炮”口令後,三、四、五炮手分別將座板和炮彈背具放穩;二炮手將炮架上部放於座板上,並使駐鋤在座板左前著地,炮箍向上;一炮手將炮身上部放在炮架上,並使白標線位於上方,炮杵在座板右前著地;班長將標杆置於炮身一側。置炮完畢,各炮手回原位,三炮手報“好”。
縱隊列時,三炮手將座板置於地上放穩;二炮手放好炮架;一炮手將炮身放好;其餘炮手將炮彈背具依次放於座板後麵,排列整齊。
射擊時的用炮
炮長根據目標或射擊方向先畫出射擊線,然後下達“用炮”口令。三炮手根據射擊方向挖好座板坑並取下炮口帽。一、二炮手按架炮要領架炮。架炮後,如前述檢查並規正零位與零線。二炮手至炮身右側檢查炮膛。
如果炮膛不能用於射擊,應報告並及時進行擦拭;然後操作水平微調機,協同一炮手使高低氣泡和傾斜氣泡居中。其餘炮手各自就位。發射完畢後,一炮手即報“好”。
用炮後炮組人員的定位
炮長通常位於便於指揮的位置;一炮手在炮的左側,二炮手在炮的右側,三炮手在二炮手右後兩步處,四、五炮手為一組,在三炮手右側二步處,各炮手均麵向前方蹲下。
射擊後的收炮
一炮手取下瞄準鏡,三炮手戴上炮口帽,與二炮手協同拆炮,其餘炮手取炮彈背具收炮完畢後,恢複用炮前隊形,一炮手即報“好”。
射擊操作過程
瞄準鏡的操作
表尺分劃的裝定及改裝 聽到“表尺×-××”口令後,一炮手複誦口令,同時用右手拇指和食指轉表尺轉螺,按先本分劃後補助分劃的順序裝定表尺×-××。當射擊後出現遠彈或者近彈時,應測定並計算出偏差量,在原來的表尺基礎上,加減表尺。
聽到“表尺加(或減)××”口令後,一炮手複誦口令,同時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表尺轉螺,在原分劃上進行加減改裝表尺分劃。例如:當出現近彈時,應加大相應的表尺分劃,使射角減小,射程增加。這是因為迫擊炮架炮時的射角均大於45°,而迫擊炮在45°射角時射程最遠,所以當迫擊炮的射角減小時,意味著其射角向45°靠近,射程會增加。
方向分劃的裝定與改裝 聽到“方向××—××” 口令後,一炮手複誦口令,同時打開瞄準鏡方向解脫子,使本分劃的刻線“××”對正定位標記,爾後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向後轉動方向轉螺,按口令要求調整補助分劃的刻線對正定位標記。當射擊後出現炮彈炸點偏左或者偏右時,應測定並計算出偏差量,在原來方向上加減改裝方向分劃。
聽到“向右(或向左)××—××” 口令後,一炮手複誦口令,同時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轉螺,在原分劃上進行加或減“×—××”並讀出結果“方向××—××”。例如:當炮彈炸點偏左時,應加大相應的方向分劃,使鏡頭向左偏轉,然後轉動方向機,重新瞄準瞄準點,此時炮身軸線向右偏移,即可實施射擊。
方向機的操作
方向機主要用來與瞄準鏡配合進行方向瞄準,轉動方向機的手輪,迫擊炮的炮身會左右移動,從而改變方向。向前轉動方向機轉輪,炮口向右移;向後轉動方向機轉輪,炮口向左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