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仙眷屬的樣子(2 / 2)

他有興致收集,她有興致誦讀。他喜歡的,她也喜歡。梁的心血,是林的熱愛;同樣,林的興趣,也是梁的品位。梁思成是會訂閱《文藝月刊》《收獲》這類雜誌的人。在林徽因去世之後,他親手抄錄整理她的詩作。他由衷地欣賞她:“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梁啟超說,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他的這對子媳,正是如此。

他們相濡以沫,共度苦厄。

和所有的婚姻一樣,梁林夫婦也要麵對生活中一地雞毛的那一麵。

最忙亂的時候,林徽因應對一大家子十餘口人的日常,各種雞毛瑣事隨時隨地要她做決定,她是“這十個人的囚徒”。

1937年,他們避亂長沙,一直生活優裕的他們境況陡變。梁再冰回憶說,父親和母親立即開始學習燒飯洗衣等家務勞動,“他們對生活水平的明顯下降很不在意,而是帶著興奮和愉快的心情來迎接這種變化”。

林自嘲地形容過自己一天的“糟糠”生活:灑掃、擦地、烹調、課子、洗衣、鋪床,每日如在走馬燈中過去。在李莊時,林“忙著為思成和兩個孩子縫補那些幾乎補不了的內衣和襪子”,並且打趣自己“這比寫一整章關於宋、遼、清的建築變遷或描述宋朝都城還要費勁得多”。

同樣地,梁思成也自學成才做了林徽因多年的護士,每日添煤倒爐渣,保持爐火不熄,還會靜脈注射各種藥液。

他們三觀一致,進退默契。

三觀一致這種事,從來不是一句高蹈虛無的總結。它體現於一個家庭在每一個關鍵節點所做的重要選擇上。

抗戰烽火中,梁林夫婦放棄赴美工作和治病的機會,不少人認為這個決定對林徽因病況不利。梁思成後來談及“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不能離開她”,很確定地說林徽因不是以犧牲自我來支持他的選擇,因為“這也是她的選擇”。

很多人已經知道梁思成提出保護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在盟軍因為奈良附近軍事目標眾多而做轟炸的準備時,標記曆史文物圖注的人,是林徽因。

梁思成為保護北京古城殫精竭慮,設計方案;林徽因更是據理力爭,麵斥權要。

他們堅守共同的底線和價值觀,從無分歧,默契於心。亞裏士多德所謂“摯友如異體同心”,大概就是這樣的境界。

梁思成和林徽因度蜜月遊曆歐洲,歸國時曾和一對美國夫婦不期而遇。他們在回憶中是這樣評價的:“他們兩人是完美的結合……兩人合為一體,比各自分散所得成果要大得多——一種罕有的奇跡一般的結合。”

這樣奇跡一般的結合,中國有一個古老的說法,叫“神仙眷屬”。

談論梁林的婚姻,徐誌摩、金嶽霖是無從回避的人物。其實沒什麼好討論的,人物都是一時之選,等量齊觀,這是一個可以進行高質量交流的圈層。相處到後來,他們不僅是她的知己,而且是他的至交。

一見鍾情,一生隻為一個人動心,從一而終,有可能成就一樁好的愛情和好的婚姻;而好的愛情和好的婚姻,並非必須從無波瀾,別無他想,沒有受過任何衝擊。有過比較之後的認定,往往比從無比較的選擇,更紮實穩定、堅不可摧。

同理,林故去後,梁續娶,再做人間夫妻,亦無礙曾經的神仙眷屬。

是的,神仙眷屬,是我們多數人間夫妻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但,可以望,也是好的啊。有望、有信,有羨慕、有希冀,是世界美的那一隅。

(午 夜摘自《中國青年報》2015年9月29日,劉程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