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太行山可藏兵 牛進達欲報仇(1 / 3)

單雄信、徐世績雖覺“隋唐”之語似有些裝神弄鬼,可聯想老宋麾下禦使雷霆的神異,卻又不免將信將疑。

“大兄,唐國公李淵,官拜衛尉少卿,當在長安,大兄如何去太原尋他?”

“無妨,他早晚必至太原。”老宋又裝了一把神棍:“我雖不知詳細,但此事絕不會錯。”

看著老宋篤定的樣子,二人又是一陣莫名其妙。

“大兄,大兄及二位郎君俱是人傑,今千裏北來,我等兄弟當盡地主之誼。雖則大兄篤定那唐公必至,然而此時其人確實不在太原。左右無事,小弟欲請大兄暫往我瓦崗寨歇馬,一則可使這許多家眷得一時之安,不受官軍綠林所擾,二則也教我寨中兄弟,見識英雄豪傑,小弟也可多與大兄及二位郎君盤桓一時,請教些兵法韜略。”

“二郎這幅孟嚐君性子,果與傳言無二!愚兄謝過了。來日自當往貴寨拜山,至於借居貴寨,則大可不必。”

“這卻為何?莫非大兄因我等是賊寇,不願同流合汙麼?”

“嗬嗬嗬。若說是賊,愚兄我也曾舉火夜襲官倉,大郎也曾陣前誅殺都尉,難道便不是賊了?我不願率眾入寨,乃是因我等早晚要去太原。待到了唐公麾下,那時唐公若領了王命要剿你瓦崗,聞得這些人眾曾住瓦崗寨,自然要令他等做個向導,他等好不容易尋得個落腳處,怎好違命?然則若是真引了官軍來,豈不是太過不義?兄弟你說是不是?”

“這……”

“至於這落腳之處,我聞太行山形勢險峻,山林茂密,既有險要可守,又便於隱藏,且扼著太行八陘咽喉要道,正是安營紮寨,當道打劫的好去處。我欲往此山中尋個山頭住他一年半載,二位兄弟以為如何?”話雖是說給單徐二人,卻掃一眼梁大和裴九。

“太行山?倒是個好去處。”

“《後漢書》提及漢末賊帥常山人張燕,交通中山、常山、趙郡、上黨、河內諸山穀寇賊,眾至伯萬,號曰黑山賊。這黑山便是太行南段,小弟以為太行既能藏賊百萬,我等數百人藏匿其間又有何難?大兄此議,小弟以為甚善。”梁大郎表示了支持。

“表裏山河,必無害也。”裴九也表示書上說這地方是個好地方。

“大兄在太行山落腳也好,那處又好藏兵,又好下山尋些糧草。我瓦崗寨距太行止二百餘裏,若有事時,也可與大兄呼應。”

“賢弟說得是,正是要仰仗貴寨一二哩。”

單雄信、徐世績二人辭別老宋三人,自去尋伴當不提。老宋與梁裴二人帶著幾個漢子向前追趕大隊。

“大兄,那徐大郎雖然年輕,見識倒是不凡。我見他對朝廷官製清楚得很,說起用兵之法、用兵之地卻也頭頭是道,小弟以為這小郎君倒比那單雄信有見識。”

“那是。單雄信不過一勇之夫,隻是他武藝高強又兼仗義疏財,所以人皆服他。徐世績卻是個帥才,將來成就,不是單雄信可比。”

“大兄,唐國公如今的確還是衛尉少卿,尚在長安。他真會來太原?倘若不來,我等難道要在太行等他一世不成?”

“放心,他一定會來。”

大業十一年(六一五)二月,上穀有兩個人,一曰王須拔,一曰魏刀兒,削竹為矛,斬木為刀,揭竿而起。一時從者紛紛,各地流民餓殍成群結夥,殺官吏,破大宅,皆舉著二人旗號。河北大亂。

四月,王須拔麾下已有十餘萬眾,於是自稱漫天王,國號燕。魏刀兒麾下也有三五萬眾,自稱曆山飛,他卻不稱王,率眾四處轉戰,燒殺搶掠,一時無人可製。

告急文書雪片般飛入長安,朝野嘩然。為了消滅這些所謂“疥癬之患”,楊廣於是終於放出了最終將咬斷隋朝咽喉的那隻惡虎——李淵。新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在龍門一場好殺,剿滅了毋端兒。是役,毋端兒麾下被殺逾萬人,屍首壘為京觀。李淵收降兵萬餘,實力大增。河東諸州縣盡歸朝廷——也就是李淵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