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陸呦鳴便擺了個最舒服的站姿,右手扶上了攤桌,她對著攤主眨了眨眼,仿佛在示意她會傾耳細聽。

看到陸呦鳴的認真作態,攤主笑了笑,他挽袖側身拖出一個箱子來,又一邊不緊不慢的開始說道:

“要說這襄寧城,張大伯怎麼說也在這裏待了快三十年了,不管哪處是不是拆了或者建了什麼,這大致的格局啊,還是基本不加改動的”

攤主將手中的圖紙卷好收進了箱子,然後他又回過頭來對著陸呦鳴接著說:

“襄寧城呢,是以皇宮為中心向四方分布延伸的。不僅如此,襄寧城還分為了外城和內城”

大概是為了讓陸呦鳴了解得更加具體形象,攤主又從箱子裏拿出了一頁空白的紙張。

他坐了下來,執起擱在一旁的毛筆蘸了點墨,便往白紙上點了一個點,然後又畫了一個圈將先前的點囊括在內。

“這個點就代表皇宮,這個圈所圈住的區域就是皇宮所在的內城了”

“內城裏,皇宮還是要靠北一點的。所以內城北麵那一塊,就都是像太仆寺、鴻臚寺之類的,讓朝廷官員辦公理政的地方”

“而內城靠南的區域,則基本都是京都權貴大臣們的府邸所在了。當然能在內城居住的官員,莫不都是當朝的大官”

聽到這裏,陸呦鳴不由得挑了挑眉頭,她收回右手,頗具不解的問到:

“難道內城裏就沒有平民老百姓了?那麼宮中和一些大臣府上的開支不都得繞到外城才能采辦嗎?這得多麻煩啊”

攤主點頭,表示陸呦鳴的問題已經經過考量:“確實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內城的四麵便又開通了不少的街道通向外城”

“並且又允許襄寧的皇商,以及某些後台比較強硬的商鋪在內城做生意。這些店鋪會提供給皇宮各種基本的服務和生活保障所需的物資”

聽完解釋,陸呦鳴不禁學起了攤主的慣性動作,她抬起手臂用指尖摸索著下巴頷首道:

“哦,這樣啊。不過既然都分了內外城了,所以這些連通內外城的街道應該都會被看管得比較嚴嘍”

“嗯,是比較嚴謹,也因此在靠近內城的外城區域,也就連帶著變得有秩序得多”

攤主他正想捋捋胡子,卻發現陸呦鳴也是這麼個動作,他隻能失笑著提筆,往剛才的那張紙上再畫了兩個圈。

“說完內城,咱們再來說說外城。而我現在所畫的這兩個圈呢,就代表外城最為繁華的兩個地方——東市和南市”

“東南兩市便是襄寧最大的兩個工商業貿易中心了。裏麵商賈雲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滿目,交易極為繁榮”

“而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便是襄寧城的南市”

突然清晰的知道自己所在的區域,陸呦鳴她頓時就恍然大悟了:

“難怪,所以說石橋的那一頭便是靠近內城的外城街道了。那裏由於看管得嚴,而且一些實權不大的京都小官可能就居住在這類的街道上,所以那邊才不像這邊交易氣氛更加活躍”

攤主毫不吝嗇稱讚:“你倒是理解得快,還能舉一反三”

陸呦鳴摸了摸鼻梁:“還不是張大伯你講得生動嘛”,

再說了,她在平時其實也是個懂得謙虛禮貌的好孩子好不。陸呦鳴暗戳戳的不要臉道。

“哈哈,你這丫頭”攤主不由無奈的搖了搖頭,然後並繼續往後補充:

“你也應該想到了,外城除了市呢,更多的便是裏坊這類襄寧的老百姓所居住的地方了”

終於提到坊了嘛,陸呦鳴興奮得立馬換了個站立的姿勢,她表示她想趕緊聽到攤主接著往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