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要問:大慶油田的輝煌成就和建設者們身上的巨大變化,這一切是怎樣得來的?大慶人的回答很簡單:“這一切都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們去訪問油田的一個工程隊,想進一步了解毛澤東思想在大慶是怎樣的深入人心。問路的一位年輕工人說:“那裏今天開會,不好找人。”我們問他開什麼會,他說:“冷一冷。”冷一冷,這是什麼意思?年輕工人解釋說:“我們大慶經常開這樣的會,找一找自己的缺點,找一找工作中還存在的問題。找準了,就能邁開更大的步伐前進。”
在大慶人已經為祖國建設立下奇功的時候,在全國都學習大慶的時候,他們還要“冷一冷”,繼續運用毛主席提出的“兩分法”,從自己的不足處找出不斷前進的動力。這不正是我們想了解的問題的答案,也是大慶人更可貴的性格嗎?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永遠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節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
黨組書記蔣法敏在集團公司2007年
領導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大慶油田是舉世矚目的大油田,是國內最大的油田,是我國工業戰線的一麵旗幟。1959年9月,以鬆基三井噴油為標誌,宣告了大慶油田的誕生。20世紀60年代初,麵對複雜的國際形勢、艱苦的自然環境和困難的物質條件,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決策,在石油部黨組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和解放軍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波瀾壯闊的石油會戰。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幾萬石油大軍,以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精神,以“寧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獻身精神,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英雄氣概,發憤圖強,艱苦創業,僅用三年時間就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一舉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大慶油田現已走過了47年非凡的發展曆程,創造了我國石油工業“三個第一”:原油產量第一,累計生產原油19.1億噸,占同期全國陸上原油總產量的40%以上,從1976年開始實現年產原油5000萬噸連續27年高產穩產,成為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原油采收率第一,以領先世界的開發技術實現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國內外同類油田高出10~15個百分點:上繳稅費第一,累計達9734億元,連續7年位居我國納稅百強企業之首。進入新時期新階段,大慶油田把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持續有效發展作為黨和人民交給的重大政治任務,提出了“創建百年油田”的奮鬥目標,製定了可持續發展規劃,並已得到國務院批準。
大慶石油會戰和長期的開發建設實踐,不僅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培育了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形成了一整套優良傳統和作風。大慶精神是石油戰線老一輩領導人和廣大石油職工在困難的時候、困難的地方、困難的條件下,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繼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在開發建設大慶油田的實踐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是戰爭年代革命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內涵是:“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講究科學、‘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鐵人精神是對王進喜同誌崇高思想、優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國石油工人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是大慶精神的具體化、人格化。在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為油拚搏、無私奉獻,並且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強大精神力量。
大慶石油會戰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主要包括:“兩論”起家、“兩分法”前進是大慶油田的基本功,就是通過學習《實踐論》和《矛盾論》,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研究、解決油田開發建設中的一係列問題。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兩分法,形勢好的時候要看到不足,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形勢嚴峻的時候更要一分為二,看到希望,增強發展的信心。“三老四嚴”、“四個一樣”是石油職工過硬作風的集中體現,就是對待革命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對待工作要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做到黑夜和白天一個樣、壞天氣和好天氣一個樣、領導不在現場和領導在現場一個樣、沒有人檢查和有人檢查一個樣。“五條要求”是石油職工的行為規範,就是人人出手過得硬,事事做到規格化,項項工程質量全優,台台在用設備完好,處處注意勤儉節約。“三個麵向、五到現場”是領導機關工作的基本指導思想,就是麵向生產、麵向基層、麵向群眾,做到生產指揮到現場、思想政治工作到現場、材料供應到現場、科研設計到現場、生活服務到現場。“三基”工作是大慶油田加強基層建設的基本經驗,就是加強以黨支部建設為核心的基層建設,加強以崗位責任製為中心的基礎工作,加強以崗位練兵為主要內容的基本功訓練。崗位責任製是大慶油田最基本的生產管理製度,就是把全部生產任務和管理工作,具體落實到每個崗位和每個人身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辦事有標準、工作有檢查,包括崗位專責製、巡回檢查製、交接班製、設備維修保養製、質量負責製、班組經濟核算製、崗位練兵製和安全生產製八大製度。思想政治工作“兩抓”是大慶油田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就是“抓生產從思想入手,抓思想從生產出發”。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符合油田生產建設實際、行之有效的管理製度和基本規範,對於做好我們的工作具有長期的指導作用。
對大慶油田的巨大貢獻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黨和國家領導人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1964年,毛澤東同誌發出了“工業學大慶”的號召,並多次接見鐵人王進喜同誌。1978年,鄧小平同誌第三次視察大慶時,做出了“建設美麗的大慶油田”的重要指示。1990年,江澤民同誌視察大慶時,把大慶精神進一步概括為“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土996年,胡錦濤同誌在接見大慶油田負責同誌時指出:“大慶的曆史功績不僅在於為國家生產了大量的原油資源,而且還在於為國家造就了一支英雄的工人階級隊伍,培養輸送了一批領導骨幹和科技骨幹;不僅在於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在別人卡我們脖子、國家十分困難的時候,用石油支撐了共和國的經濟大廈。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在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中培育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並殷切希望大慶油田要“珍惜大慶的光榮史,再創大慶的新輝煌”。2003年,溫家寶同誌視察大慶時指示:“要把鐵人精神一代代傳下去。把‘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發揚光大,把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一代代保持下去。”去年,又對大慶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強勘探、合理開發,調整結構、多元發展,企地結合、共建和諧”的基本思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使廣大石油員工深受鼓舞和鞭策,進一步明確了前進方向,增強了發展信心。
長期以來,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激勵下,一代又一代石油人自力更生,奮發圖強,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相繼開發了一個又一個大油田,建設了一個又一個煉化企業,建立了完整的石油石化工業體係,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氣和石化產品,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國防建設以及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1998年石油石化兩大集團戰略性重組後,盡管內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我們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堅定信念沒有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石油戰線的優良傳統沒有丟,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踐行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切實履行經濟、政治和社會三大責任,大力實施資源、市場和國際化三大戰略,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實現了持續有效較快協調發展。特別是2007年在渤海灣灘海地區,發現了儲量規模超過10億噸的冀東南堡油田,這是40多年來我國石油勘探又一個最激動人心的重大發現,帶動油氣儲量進入新的增長高峰期。中石油在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居第4位,在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綜合排名中居第7位。股份公司總市值僅次於埃克森美孚,成為全球第二大上市石油公司。回顧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曆程和集團公司的成長壯大,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以餘秋裏、康世恩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工業領導人,永遠不能忘記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永遠不能忘記為石油事業的發展做出過貢獻的人們。他們的豐功偉績,將永遠激勵我們前進!
在新中國石油工業半個多世紀的實踐中,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在各個曆史時期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充分顯現了強大的生命力。麵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進行新的創業、實現新的發展,必須大力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永遠是鼓舞百萬石油員工奮勇前進、不斷勝利、再創輝煌的不竭動力和強大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