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起了小雪。幹燥的地麵變濕了,麥田裏又落了一雞爪厚的白雪,踏著濕漉漉的地麵,吮吸著甜甜的空氣,我們慰問除夕堅守在工作崗位的同誌們。縣醫院是縣裏一個二等甲級醫院,現代化設備齊全,有400多名職工,加上臨時人員,總員600人,年醫療收入達6000萬-7000萬元。今年過春節應出院的病人都回家了,還有80多個住院病人住院治療。急診科及其他一些輔助崗位,還有100多人在崗上班。縣衛生局呂虎明局長、縣醫院張科懷院長等對節日的工作安排得很到位,節日各類事件的處置預案做得周密細致,醫生、護士、藥司等正在忙碌地工作著。縣廣播電視局局長李拉良、縣電視台台長李傑春等組織編輯人員,正在趕製春節節目,把一流的精神大餐呈獻給父老鄉親。縣公安局李宏旭副局長按照局裏的統一安排,陪同我們檢查看守所節日值班和節日期間的全縣公共安全。蔡家坡岐星熱電廠擔負著蔡家坡地區城鄉供熱的任務,是該地區的供熱中心,三班倒的職工們正在調試設備儀器,確保用戶過一個暖融融的春節。王德堂廠長高興地告訴我們,他們的供熱麵積已達38萬平方米,現在煤價居高不下,電廠實現了煤價高、供熱補的局麵,春節過後,供熱要向鐵路以北發展,供熱管網由現在的地上變為地下溝槽,還要建加壓站等,把關於老百姓的供熱事業幹好。豐寶化學工業公司是一個生產氨氮化肥為主的企業,廠長唐周俊這幾年的除夕都與工人們一起在工廠過,今年還是依舊,他和廠裏的書記值班。老唐告訴我們,中央一號文件好,農業豐收,農民增收,化肥市場也好於往年,今年春節全廠不休假,幾班倒,加大生產,供應市場。廠裏的化肥除供應本縣外主要銷往四川、重慶等地。指著近千噸待運的化肥,老唐說,煤價高,化肥成本大,利很薄。2004年我們廠費了很大勁,才有利稅百萬元,我們現在不光要加大生產,而且要千方百計把成本降下來,以好的效益來回報社會,回報職工。除夕,那些工作在崗位,放棄與家人團聚的同誌是可親可敬可愛的人。
離開氮肥廠已是下午5時。小雪已經停歇,隻有寒風還在磧雍原上、渭河穀地刮著,給人一絲冬的感覺。蔡家坡的孔明大道上,已沒有多少行人了,往日川流不息的車輛已少了許多,人們都鳥兒歸巢似的,除夕守歲去了。不遠處渭河在滔滔地流淌,秦嶺、千山挺立著它那偉岸的身軀。此情此景不由人想起唐代韓愈那歌頌春的詩《春雪》來:“新年都來有茅華,二月初驚見草茅。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空庭樹作飛花”。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的那首歌詠早春、攝早春之魂的詩句:“天街小雨洞如醉,草色嫋春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啊!春天向我們走來,我們已經聽到春的腳步聲,岐山已湧動著春的潮汐,春天到來了。滿街彌漫著燉肉的香味、炸油蝦的鮮味,濃濃的鞭炮火藥味,一陣陣的酒香,這就是人們說的年味吧,年來到了。
返回縣城,已是掌燈時分。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李宗方已通知縣上值班守夜的四大家的同誌,各部門的值班人員在縣招待所吃年夜飯。年夜飯準備了三桌,每桌是六個涼菜和岐山哨子麵,雖然簡單了些,但大家意在喝,把除夕的酒喝了個夠。酒上十五年西鳳,能喝的盡情地喝。年夜飯,縣長給各位敬酒祝福那是必不可少的儀程,也是約定俗成的傳統了。岐山人自豪這裏是西周故裏,這裏出了中國曆史上重要人物,周代的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姬旦,唐代教育家李淳鳳等。他們深信,吃年夜飯,領導給下屬敬酒那是周公遺風。這是不是史實,雖已無法考證,但岐山人深信不疑,並認為以後曆朝曆代除夕守歲是從周禮那裏繼承下來的。唐太宗李世民有《除夜》詩記錄當年除夕守歲情景:“歲陰窮暮領,獻節啟新芳。冬盡今雪促,年開明日長。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對此歡經宴,傾壺待曙光”。他在《守歲》詩中中寫道:“暮景斜芳殿,年華麗倚宮。寒辭去冬雪,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共歡新故歲,逾送一宵中”。李世民的這兩首詩,可看出朝廷在除夕守歲中的歡慶場麵和對新春的慶賀。這有點像我們現在國家新春團拜會、新春茶話會的味道。唐末詩人曹鬆,在他的五律《除夜》中,記述了當時民間風俗習慣:“殘臘即又盡,東風應漸聞。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燎暗傾時鬥,春迎綻處芳。明朝遙捧酒,先合祝吾君”。詩人所處的年代雖然過去得很遙遠,但這除夕守歲的習俗卻一直未變,多了的隻是現代化的方式和更加人文化的東西。
在除夕守歲之際,岐山縣城的萬家燈光使鳳鳴鎮呈現為不夜之城,老百姓安居樂業,人們沉浸在守歲的溫馨之中。除夕夜的年夜飯,家家豐盛,也有些家大人口多的城裏人,把飯定在飯店。縣上老幹部虢增科一家的年夜飯就不是在家中,而是在縣招待所。一家12口人圍在招待所106包間裏,他和老伴在兒子、兒媳、孫子10位晚輩的簇擁下,吃著年夜飯,喝著美酒,盡享天倫之樂。在縣城的其他酒店裏,這樣的場景,已不是個別現象了。縣城在變,人在變,觀念在變,在一片變革中,除夕更有新意,更充滿生機和活力。夜已深了,縣城爆竹聲此起彼伏。
盤點今天的工作,忽然想起有一件大事未曾辦理。三十給祖先上墳這件大事被繁忙的工作的攪黃了。《資治通鑒·卷260》述“苟利於國,豈為身謀”。《資治通鑒·卷270》述:“忠孝不兩全,先國後家可也”。列祖列宗們,原諒不孝子孫吧。我想祖宗有靈,也會為我忙碌工作而未孝敬他(她)們而不怪罪於我。這也是為祖宗爭光為人民盡孝吧!零點,中央電視台“盛世大聯歡”的春節文藝演出進入高潮,縣城爆竹聲更是響徹夜空,人們用激情的爆竹,送走了金猴之年。古人在除夕不能與家人團圓,常用詩詠誌予以抒發。唐代天寶年間,詩人高適旅途中過除夕,人到中年的他思念故鄉,寫下了一首七絕:“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一年。”唐代詩人戴叔倫,晚年任撫州刺史,一年在歸家途中遇到除夕,他孤零零一個在驛站枯坐,陪同他的是焰如黃豆的一盞油燈。詩人百感交集,寫下了一首五律: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裏未歸人。寥語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衷鬢,明日又逢春。”我雖隻身在岐山過除夕,全然沒有古代文人騷客那種惆悵,那種無奈。現代通訊技術、電子信息技術,把地球變成一個地球村。同全國人民同看一台春節文藝演出,各鄉鎮、各部門除夕夜的值班人員報來平安無事的信息,報來新春的問候。同事們、朋友們不斷而來的手機短信,傳來了方方麵麵的祝福和問候。妻子、女兒的手機通話,把在家除夕守夜的氣氛感染給了我,使我們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之中。窗外,又是一陣雪花飛揚,又是陣陣爆竹聲,此情此景,不善詩文的我哼出兩首打油詩來:“獨在異鄉為異客,歲末守夜在西岐,小家團圓少一人,萬家平安過除夕。”“獨在異鄉過除夕,我把異鄉當故鄉。除夕守歲為百姓,迎來明朝更輝煌。”啊!多麼好的除夕之夜!即是若幹年後,我離開了岐山縣縣長這個崗位,離開了岐山,但回想起與岐山人民共同度過的一個個除夕之夜,心裏是十分甜蜜的。在岐山度過的多少個不眠之夜,將成為美好的記憶。
清朝人席振超在《守歲》詩中述:“相邀守歲阿成家,蠟燭使紅映碧紗。三十六歲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唐朝白居易49歲的《除夜》詩述:“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老添新甲子,病減舊容輝。多國仍笛念,功名已息機。明朝四十九,應轉吾前非”。兩位詩人不論是青年還是中年,在感受人生後都珍惜生命,再起雄心。我們今人,更要不負時代,不辱使命,為經濟振興和社會文明進步去拚搏去努力。2004年,岐山縣生產總值(GDP)達32.9億元,人均7122元,合858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45元。全縣稅收1.95億元,財政總支出1.83億元,2005年岐山縣GDP增長15%,達到近40億元,人均GDP可超過1000美元。這個比全國平均水平晚了兩年,遲到的人均數,將是岐山縣經濟持續上升的曆史台階。
除夕除去了舊歲,迎來了新春新年。雄雞迎來春天,春天激勵奮發。此時我想起了《資治通鑒·卷52》中的一段話:“夫君者,舟也;民者,水也;群臣,乘舟者也;將軍兄弟,操檝者也,若能年老畢力,以度元元,所謂之福也;如其怠馳,將淪波濤,可不慎乎!”讓我們真正以人為本,以民為本,鍥而不舍,拚搏努力,共謀發展。岐山明天將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