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中國在世界排名的變化(2 / 2)

(3)經濟增長率居世界首位。

從1978年至1996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年平均增長9.9%。1993~1997年,年均增長率為11%,比同期(1993~1997年)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3.7%高出7.3個百分點,比發達國家2.2%高出8.8個百分點,比發展中國家6.3%高出4.7個百分點,增長速度居世界首位。排在中國後麵的分別是新加坡(8.7%)、馬來西亞(8.6%)、韓國(7.3%)、印尼(7.2%)和印度(6.5%)等國。

(4)一些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增加很快。1996年,我國穀物產量45127萬噸,棉花420萬噸,油菜籽920萬噸,肉類5915萬噸,鋼10124萬噸,煤14萬噸,原油15733萬噸,電10813億度,布209億米,水泥4.9億噸,化肥2809萬噸,糖640萬噸,電視機3542萬台。

(5)對外貿易居世界第十位。

1997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3251億美元,居世界第10位。排在中國之前的9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美國(15784億美元)、德國(9490億美元)、日本(7612億美元)、英國(5906億美元)、法國(5520億美元)、意大利(4452億美元)、中國香港(3973億美元)、加拿大(3940億美元)、荷蘭(3810億美元)。在此之前,中國已連續五年對外貿易總額居世界第11位。

(6)外彙儲備居世界第二位。

這些年來,隨著中國進出口貿易平衡狀況的改善,中國外彙儲備保持強勁上升勢頭。到1997年底,中國的外彙儲備高達1399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日本(2208億美元)。中國香港928億美元,居第三位,其後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台灣省(831億美元)、德國(817億美元)、新加坡(744億美元)、西班牙(694億美元)和美國(685億美元)。

(7)中國吸收外資總額居世界第二位。

1997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640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453億美元,1993年以來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8)國際旅遊業收入居世界第八位。

1997年,中國旅遊業各項指標大幅度增長,其中國際旅遊入境過夜人數達2377萬人次,居世界第六位。旅遊外彙收入121億美元,位居美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英國、奧地利和德國之後的世界第八位,比1996年提升一位。

除總體實力和社會主要經濟指標的排名以外,還有社會其他領域、不同方麵的排名。從整體上說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其各類分指標的世界排名也多呈上升之勢,隻不過有的快捷一些,有的則緩慢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