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新時期文化建設方針政策的確立(2 / 3)

上述講話或報告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經驗和規律的基礎上,對文化建設的方針和政策作了係統深刻地闡述,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新時期,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和政策。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麵:

(1)在指導思想上,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

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是我們黨立國的根本,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這是保證社會主義文化科學性的前提。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在新時期各項工作的根本指針和中華民族振興的強大精神支柱,決定著我國文化事業的性質和方向。我們隻有始終不渝地一貫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才會沿著正確的道路健康發展。否則,丟掉老祖宗,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放任資產階級自由化泛濫,就會走到邪路上去。

(2)在文化事業建設與發展的根本方向問題上,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

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這就決定了我國文化事業的性質必須是民族的、大眾的、社會主義的文化。我們的文化事業隻有立足於人民群眾,從人民群眾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吸取養分,服務於人民群眾,才能不斷創造出先進的,健康的社會主義新文化,培養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四有”新人。否則,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說,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不僅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文化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

(3)在促進文學藝術創作和學術理論研究的繁榮問題上,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雙百”方針是繁榮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基本方針。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是一種獨特、複雜的創造性精神勞動,非常需要這方麵的工作者充分發揮個人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才能。隻有堅持“雙百”方針,為文化工作者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團結、奮進的文化環境,提倡不同學術觀點、藝術流派的爭鳴和切磋,提倡同誌式的批評和反批評,正確處理好政治和學術的關係,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才能繁榮興旺,生機勃勃;什麼時候放棄或背離了這一方針,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就會枯萎凋零,死氣沉沉。

(4)在對待民族文化遺產和民族文化傳統的問題上,要堅持“推陳出新,古為今用”的方針。

繼承傳統文化是發展新文化的需要,沒有繼承,也就沒有更好的發展。眾所周知,我國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曾經創造了舉世聞名、光輝燦爛的曆史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但曆史文化畢竟都是一定時代的產物,都深刻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同任何事物一樣,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也具有積極和消極的兩麵性。因此,我們在繼承的時候,必須采取批判的態度,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使古文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重放新彩,從而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服務。

(5)在對待本國本民族的文化遺產和世界優秀文化成果關係的問題上,要堅持“以我為主,洋為中用”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