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轉折前的徘徊(2 / 3)

從政治上看,由於“左”傾錯誤的影響,特別是由於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相繼肆虐,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受到殘酷迫害,留下了大批冤假錯案。十年間,全國17.5%的國家幹部曾被立案審查過,其中中央國家機關副部級以上和地方副省級以上的高級幹部中,被立案審查的就高達75%;僅最高人民檢察院特別檢察廳起訴書中列舉的受誣陷、迫害的就有729511人之多,迫害致死的達34800多人。落實政策的任務極其繁重而艱巨。

從思想理論上看,林彪、“四人幫”一夥十年來肆意歪曲篡改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嚴重搞亂了人們的思想,導致教條主義盛行,唯意誌論和形而上學猖撅。同時,長期的“左”傾思想和個人崇拜,也深深地影響著廣大幹部和群眾,造成不少人思想僵化,不能正確認識“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加之“文革”中倡導“造反有理”,盛行“大民主”和無政府主義,這也對一些人特別是青年人的思想造成了惡劣的影響。所有這些,都嚴重削弱和幹擾著黨的領和人民民主專政。

從科教文藝上來看,這些方麵更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災區。由於林彪、“四人幫”提出教育戰線“兩個估計”論和“文藝黑線專政”論,全國絕大部分學校、科研院所、文教機關和群眾藝術團體不能正常運轉。他們推行文化專製主義,九億人民隻能看幾出樣板戲,隻許聽有限的革命歌,文化生活極其單調貧乏。與此同時,他們把數百萬的知識分子從整體上列入了“臭老九”的另冊,給許多知名的專家、學者、教授、作家、藝術家等扣上“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致使其中不少中華民族的精英因此而含冤於九泉之下。

上述各方麵的情況都表明,我們在走向新時期之初,必須首先集中精力,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一場大規模的揭批“四人幫”的群眾運動,徹底清算他們的罪行,分清理論上、路線上和方針政策上的大是大非。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撥亂反正,及早走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確軌道上來。

二、撥亂反正中遇到的困難

麵對國際形勢提供的新的機遇和挑戰,順應廣大人民群眾集中力量、搞好現代化建設的強烈要求,從1976年12月開始,中共中央連續三次批發了《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革命集團罪證》材料,發動了一場億萬人民參加的揭批“四人幫”的群眾運動,由此拉開了偉大曆史轉折前撥亂反正的序幕。

隨著撥亂反正的深入,人們認識到毛澤東同誌晚年的“左”傾錯誤也是黨的工作出現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迫切要求糾正這種錯誤,恢複黨的正確路線和優良傳統。這種要求在粉碎“四人幫”之後的一段時間內,集中表現在讓鄧小平同誌重新工作和給天安門事件平反兩件事上。但是,當時擔任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主席的華國鋒同誌卻背離人民的意願,采取了繼續堅持“左”傾指導思想的錯誤態度。在粉碎“四人幫”不久的1976年10月26日,他在聽取宣傳口彙報之後,針對廣大幹部群眾要求鄧小平出來工作和為天安門事件平反一事,明確表態:1.要集中批判“四人幫”,連帶批鄧;2.“四人幫”的路線不是極左,而是極右;3.凡是毛主席講過的話,點過頭的事,都不能批評;4.天安門事件要避開不說。這就是華國鋒同誌“兩個凡是”思想的最初表露。

1977年1月8日,全國各地又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悼念周恩來逝世一周年的群眾性活動,並再度要求讓鄧小平出來工作和給天安門事件平反。對此,華國鋒同誌采取了壓製態度,並且指示寫作班子把他的“兩個凡是”的思想寫進為他準備的一個講話提綱裏。這樣,在1月21日的講話草稿中,就出現了“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必須擁護,不能違反;凡是損害毛主席的言行,都必須堅決製止,不能容忍”的言詞。1月25日,中央宣傳口的一位負責人傳達華國鋒同誌的意見說:要寫篇社論,把人們對天安門事件和鄧小平問題的注意力扭轉開來。還說,現在的矛頭對著誰呀,是對著黨中央的。要引導大家學習文件,不談這些問題。根據華國鋒同誌的這個意見,2月7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聯合發表題為《學好文件抓住綱》的社論。社論認為:“當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集中表現為我們黨和‘四人幫’的矛盾,這就是當前的主題,就是當前的綱。”社論針對性極強地表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要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這就是著名的“兩個凡是”。它在當時以最具權威的中央“兩報一刊”社論的形式出現,明白無誤地告訴全黨和全國人民,這是以華國鋒同誌為首的黨中央的主張和意見,比較典型地反映了華國鋒同誌對待人民群眾要求撥亂反正的呼聲、以至治理整個國家的態度和方針:一切都不允許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黨和國家還要按以前的路線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