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你快樂嗎——幸福要懂得經濟學(2)(1 / 3)

朋友和他是發小,從小一起長大。高考後,他考到了外省的一所名牌大學,朋友隻上了本省的一所普通學校。大概兩人離得遠了吧,開始斷斷續續地聯係著,以後就沒了音信。最近的一次聯係是朋友要結婚,請他過去喝喜酒,而他正在國外出差,當然沒去成,便給朋友郵寄了一件異域的工藝品當做結婚的賀禮。

當他按照朋友當年給的地址來到朋友的家門前,不由得猶豫起來。這麼多年沒見,朋友還是當年的朋友嗎?現在自己這般落魄,朋友會嫌棄自己嗎?跟朋友的妻子從未謀麵,這麼住到朋友家,他妻子會高興嗎?他把已經舉起來的手又放了下來,歎了口氣,找了一家旅店就地住下,住一天是一天吧。

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想不到朋友找來了。朋友一身的塵土和倦怠,生氣地數落他:“你真不夠哥們,來省城也不找我,還得我到處找你,要不是你媽偷偷打電話給我,我還不知道呢!”他低著頭瞅著腳尖,小聲地嘟囔著:“還不是怕給你添麻煩嗎?你看我現在,又髒,又窮,又臭,恐怕連狗都不如了。”

朋友在他的胸口捶了一拳:“你還是那個倔脾氣,朋友就是用來麻煩的,你不麻煩我,我才生氣呢!”

那一刻,他千言萬語噎在喉嚨裏,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原以為全世界都拋棄了自己,設想到,還有一個人深深記掛著自己,並沒有因為自己落魄而嫌棄自己,有這樣的朋友,還能說什麼呢?他隻得乖乖地收拾行李跟著朋友去朋友家。

朋友的妻子給他收拾了一件明亮寬敞的屋子,為他準備可口的飯菜,還叮囑他千萬不要客氣,當成自己家一樣。他洗了澡,換了衣服,美美地睡了一覺。

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去銀行貸了款,從自己跌倒的地方重新站了起來。由於朋友在當地的人脈甚廣,加上他有豐富的經驗,沒幾年公司便又發展起來了。他償還了所有債務,又把以前抵押的公司購回,規模比以前擴大了一倍,當人們紛紛對他交口稱讚時,他總是搖搖頭笑而不語。他明白,要是沒有朋友的話,就沒有他的今天。

人們常說朋友是用來麻煩的,多個朋友多條路,這恰恰說明了朋友的效用。所謂效用,是一件物品能帶給人的滿足程度。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朋友的幫助,在心煩的時候,需要有個朋友來傾訴;在快樂的時候,需要有個朋友來分享,這是朋友的效用。

在經濟學家的眼裏,朋友是資源,一個朋友就是一份資源,一個人的朋友越多,他所擁有的資源也就越多,他在進行資源配置的時候,就能做到遊刃有餘,讓資源配置達到最優化;朋友是信息,一個朋友就是一個信息庫,同時又是一條傳遞信息的路徑,一個人的朋友越多,他的信息來源就越多,他獲得信息的路徑就越多。經濟學認為,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所掌握的現有信息和這種事物的所有信息總是不對稱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所包含的信息,隻能是多掌握一些,而不可能全部掌握。正是信息的不對稱,給人們判斷、選擇和決策帶來難度。要減少判斷和決策失誤,就要多獲取信息。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資源優勢,而朋友就是這樣一種能夠用他的優勢彌補你的劣勢的資源,即實現資源互補。如果你的朋友很少,或者都隻是某一領域的,也就意味著你辦事的途徑單一,你就無法在眾多的事情上遊刃有餘。環視你的周圍就會發現,靠單槍匹馬闖鬥的人沒有幾個能成功,相反,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一批生死之交的鼎力相助。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大量的信息流中。因為信息流太快,我們捕捉到的太少,能夠為我們自身所用的更少。而每個人的教育背景社會、經曆各不相同,所以,每個人的信息資源會不一樣。正因為如此,我們與人溝通的欲望更加強烈,我們需要從朋友那裏獲取信息。通過與朋友交流所獲得的信息,是一種與你和朋友融合了的信息,是一種活信息,同時也是一種更為可靠的信息,一種更有利於帶來利益的信息。由於朋友的信息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加工,是直接可以運用的,這就省了不少麻煩。

我們平常所講的人脈,其實就是人際關係資源。美國史丹福研究中心發表的一份權威報告顯示:一個男人一輩子所賺的錢,僅有125%來自知識,其餘875%都來自關係!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就是一筆無價的財富,有了朋友,我們的生活就會時常沐浴到友情的芳澤;有了朋友,我們才能更好地利用自己身邊的資源,這樣我們才會在人生的征途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