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戀期或結婚初期,智豬博弈一般不會使兩個人發生矛盾,兩個人反倒會和睦相處,盡情地享受愛的甜蜜。幹活的一方為自己將一個不修邊幅的邋遢鬼變得整潔瀟灑而興奮,享受的一方也為有這樣一位關心自己的愛人而陶醉。久而久之,幹活的一方就受不了了。而享受的一方卻覺得這些本來就應該是對方幹,於是雙方就為你多我少而發生爭執,進而升級,兩個人就像兩隻鬥雞,鬥得不可開交。此時兩人由智豬狀態進入鬥雞狀態。
所謂鬥雞博弈是指假如兩人狹路相逢,每人有兩個行動選擇:退下來或者進攻。如果一方退下來而對方沒有退下來,對方獲勝,這個人就很沒麵子;如果對方也退下來,雙方則打個平手;如果自己沒退下來,對方退下來,則自己勝利、對方失敗;如果兩人都前進,則兩敗俱傷。因此,對每個人來說,最好的結局是,對方退下來,自己不退。
夫妻雙方的鬥雞博弈,使整個家庭戰火紛紛,硝煙彌漫。
我們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是解決鬥雞博弈的良方,無論出於什麼情況,對待自己的另一半作出讓步都是明智的選擇,有話好好說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停地鬥下去,誰也不讓誰,最後的結果隻能是兩敗俱傷,甚至釀成家庭慘劇。
家庭生活中,圓滿的狀態即是智豬狀態,這樣,人能彼此支撐,相互扶助,相互欣賞。夫妻雙方有了矛盾,應及時溝通,及時化解,避免鬥雞狀態發生,這樣婚姻生活才能和諧幸福。
找另一半不能不考慮“門當戶對”
——成本收益與資源配置
中國人自古講究門當戶對,所謂門當戶對是指男女雙方的家庭地位和社會經濟狀況相當。在古代一個公主肯定不會嫁給一個殺豬的。進入現代社會,這種觀念被批之以“過時”、“老套”。可逢到自己或自己兒女談婚論嫁時,又總會自覺不自覺地落入門當戶對的俗套。
從經濟學角度看,門當戶對的觀念之所以經久不衰,有著很深的經濟底蘊。因為愛情觀念、婚姻習俗等文化現象,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我們常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愛情婚姻當然也應該由經濟基礎來決定。
兩人牽手邁入婚姻的殿堂,意味著兩人將長久地生活在一起。因此,人們對待婚姻是慎之又慎、極其理性的。從成本與收益角度看,門當戶對有利於做到收支平衡。 富人家聯姻,雙方的付出與回報很容易做到彼此相當,比如男方家給了女方家多少彩禮,一般都可以得到相當的嫁妝。而一個富人家和一個窮人家結親,富人家會認為窮人家是一個累贅,隻是給予,沒有回報。而貧窮的一方,也覺得日後要遭到人家的歧視,所以一般知趣的窮人,也不願意高攀富人。在生產力很不發達,物質財富相當困乏的年代裏,人們要改變自身的境況是很難的,一個家庭的富裕,往往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一個富家女如果嫁到一個窮人家,就很可能要受一輩子苦,一個富家兒如果娶了窮家女,也很可能一輩子受拖累,所以門當戶對就更為人們所看重。
但是在我國傳統戲曲裏有富家小姐與落難公子私訂終身於後花園一說,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戲曲家馬上就會在下一折子裏安排落難公子中狀元這一出戲。此時的門不當戶不對並不代表以後不會門當戶對。可見,收益與成本的均衡也是影響戲曲家故事安排的一個因素。
婚姻雙方的成本與收益平衡了,兩人之間就達到一種均衡狀態,婚姻也得以穩固下來。但是現實是變化的,今天門當戶對,明天也許會變得門不當戶不對了。門不當戶不對了,雙方的均衡打破了,婚變也將隨之降臨。現代社會離婚率太高,是因為現代社會變化太快。
經濟學不但講求成本與收益的分析,還講求資源的配置。
在經濟學看來,資源配置的最佳方式是達到帕累托最優。所謂帕累托最優,是指在不使其他人境況變糟的情況下,而不可能再使另一部分人的處境變好。而如果一種變化,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我們就把這個變化稱為帕累托改進。一般而言,如果一個社會的現狀不是處在帕累托最優狀態,就存在著帕累托改進的可能。
假設一男婚前的生活質量為X,一女婚前的生活質量為Y,婚後一起生活帶來的共同所得為一個常量m。
由於他們共同擁有雙方的資源,所以婚後的每人所得分別是(X+Y+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