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點經濟學?

薩繆爾森說,學經濟學並非要讓你變成天才;但若不學經濟學,命運就很可能會與你格格不入。我們不是為學經濟學而學經濟學,而是為了它給我們的啟發。

布坎南說,研究經濟學不會使你脫離領接濟食物的窮人隊伍,但是至少會使你了解你為什麼會站在那個隊伍中。

當你在完成高中學業的時候,你需要決定是去工作還是去讀大學?當大學畢業的時候,你需要決定是繼續讀研還是去找工作?當參加了工作,有了一定收入後,你需要決定該如何安排你的收入,是消費還是投資?當你拿定主意要去投資的時候,你需要決定是儲蓄,還是買股票,還是買基金或者是買房產?當你要開啟一段感情生活的時候,你需要判斷是不是和戀人在一起很如意?當你結婚生子,居家過日子的時候,你會發現,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人生時時有經濟,生活處處是經濟。我們的一生就是在不斷地選擇中度過的。當有一天你麵臨著選擇,左右為難無所適從的時候,那麼你就需要補充點經濟學知識了。經濟學就是一門有關個人選擇的科學,學習經濟學有助於你作出更好的決策。這也是為什麼說經濟學是西方大學裏聽眾最多的選修課的原因所在。

經濟學又是一門能夠讓你快樂的學問。蕭伯納說,經濟學是一門使人生幸福的藝術。傑文斯認為,經濟學不過是快樂與痛苦的微積分。我們追求人生的幸福就是在追求人生的快樂。任何一個能讓我們快樂的主意,自然是在增加我們快樂的同時能減少我們的痛苦。有的人說,錢越多我就越快樂,可在經濟學家眼裏未必。經濟學家把快樂的方程式定義為“效用”與“欲望”之比,看來一個人的快樂是和他的欲望緊密相關的。這也正應了我們“知足常樂”的古訓。

經濟學還是一門經世致用的科學。當我們被GDP、CPI、K線圖這些陌生的概念團團圍繞的時候,你會發現,如果不學點經濟學真是寸步難行。經濟學的品格就是不逃避生活,敢於直接麵對生活。學點經濟學,我們就能在兩難之間作出更好的選擇,我們就能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更好地謀求自己的利益,我們就會很快樂,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很和諧。

可是,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背景,翻開像斯蒂格利茲、薩繆爾森的大作的時候,我們會為其中複雜的數學模型和演算公式所困惑,“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吾輩隻能望而興歎。

那麼有沒有一本我們能看得懂、學得會的經濟學作品呢?有的。《柴米油鹽中的經濟學》就是以讓每個人都能讀懂經濟學的基本知識為宗旨,給讀者提供了一種學習經濟學的捷徑。本書關注的焦點是你的生活瑣碎,用的是專業的經濟學知識,力求為你排憂解難、消乏解悶。本書的語言力求輕鬆活潑、樸素尋常又不失文采,隻為讓你在茶餘飯後輕鬆快樂地學點經濟學知識。

讀完本書,雖然我們不能馬上變富裕,但至少會讓我們明白為什麼我們不富裕,這也是筆者寫作本書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