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嵌入式”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財會教育
作者:陳安
摘要: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隻重視學生會計理論知識和會計核算能力層麵的培訓,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夠,特別是對會計人員參與管理意識的培養欠缺,培養的人才難以滿足企業對會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借鑒國外“嵌入式”實踐教學模式的經驗,從四個方麵對我國高職會計“嵌入式”實踐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並對“嵌入式”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嵌入式實踐教學模式 ERP沙盤模擬實訓
前,企業對會計人才能力的需求,除了會計理論知識外,更加注重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因此,在企業越來越注重畢業生實踐經驗和綜合能力的形勢下,要使會計專業畢業生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必須進一步改進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在鞏固理論教學成果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高職會計“嵌入式”實踐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一、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
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盡管也強調實踐技能的提高,課程設置上也安排了諸多實訓,但這些實訓存在以下弊端,致使培養出來的人才效果欠佳。
(一)校內實驗室實訓的綜合性不強
1.實驗內容以單一的會計核算為主。目前會計模擬實驗室多以工業企業一個月的會計事項為藍本,要求學生練習從填製憑證、登記賬簿到編製報表的一整套會計核算處理方法,很少涉及會計預測決策、會計控製、會計檢查等會計管理的內容,同時,會計核算類的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缺乏係統性。
2.實訓項目缺乏有機結合。多數高校開設有會計手工實訓和會計電算化操作實訓,但是這兩種實訓往往由不同的教師授課,實訓采用的教材也不盡相同,導致兩種實訓方法沒有有機結合,學生無法認識手工實訓與電算化實訓之間的關係。
3.重專業素質輕綜合素質。傳統的模擬實驗隻是模擬了材料,而沒有模擬環境,沒有將會計本身放置在企業整體的環境中去運作,所以隻教會學生如何做賬,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判斷、團隊合作以及相互溝通等綜合素質方麵十分欠缺。
(二)校外實習的效果不佳
盡管許多高校都與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但真正能讓學生深入頂崗實習的企業非常少,究其原因,一是由於企業的財務信息帶有保密性,企業財務人員比較忙,加之財務人員擔心學生弄錯賬而不讓學生上崗操作,導致學生隻能在實習中“看看”;二是由於財務部門辦公場地小,一次隻能接納2-3個學生,其餘學生隻能等待;三是實習地點分散,致使實習費用過大,對有些學校而言,經費困難,所以,學校與企業建立實習關係時,往往會遇到來自企業的各種阻力,使得學校沒有穩定的實習基地。
二、國外高職會計“嵌入式”教學模式借鑒
(一)職業素質教育應該嵌入到專業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
美國學者認為,職業素質教育不能遊離於課程教學之外,而是應該與課程教學內容、課程體係結構與順序安排相互交織、彼此滲透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專業課程的教學應該與職業素質教育相融合,在專業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逐步嵌入職業素質的培養。職業素質教育不是一門新的研習課程,而是對傳統教學過程的“重構”。
(二)國外高校培養學生職業素質主要是通過“嵌入式”實踐教學模式來完成
目前,國外高校培養職業素質的方式主要有四種:課外培養;課中培養;課內培養;獨立課培養。其中課外培養、課中培養、獨立課培養與我國高校的職業素質通識課培養相類似,而課內培養的方式主要是職業素質與專業課的滲透式教學。具體來說,就是運用嵌入式實踐教學模式,將職業素質教育嵌入到每門專業課的課堂授課、課後作業、頂崗實習、期末考試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
(三)“嵌入式”實踐教學將職業素質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深度融合
根據美國大學協會的界定,“嵌入式”實踐教學模式的運行機製是教師一方麵要傳授專業學科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麵又要培養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並且還要對這兩方麵的學習結果進行全麵測試。相對於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嵌入式教學模式要求實現的教學目標是雙重的,既要實現專業課理論教學目標,還要培養學生能夠成功完成與崗位任務相關的作業的職業能力。課程結束時對專業課和職業能力兩個方麵的成績進行測評。美國馬裏蘭大學Cossard副教授認為,通過精心設計綜合性很強的大型作業可以將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與課程教學的評價結合在一起,以取得專業課程教學與職業素質教育的深度融合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