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係統集中核算後固定資產有效性管理探討(2 / 3)

(二)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低,閑置問題突出

由於缺少國家統一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法規,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隨意性很大,出現重複購置或無效購置,超編、超標現象嚴重。且在資產使用過程中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機製,導致資產使用效率較低。部分學校雖然對固定資產指定了專人負責,但管理工作卻流於形式,未定期進行清點、核對,以致部分固定資產已丟失或毀損,而學校負責人卻一無所知,使其長期掛賬。部分學校新增固定資產後,未妥善處置所置換的固定資產,長期堆放倉庫,浪費現象嚴重。

(三)固定資產核算方法存在弊端

雖然新事業單位會計製度已經出台,但是核算中心在固定資產核算方麵仍采用舊的核算方法,即僅核算固定資產的賬麵原值而不計提折舊,通過提取修購基金來保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更新和維護。這種核算方式存在諸多弊端:(1)價值背離。隨著時間推移、資產更新換代,固定資產賬麵原值與淨現值之間的差異將越來越大。(2)虛增淨資產。固定資產在處置前一直按原值記錄和列示,並以賬麵原值核算固定基金,使資產負債表中淨資產不能反映資產在報告時點的實際狀況。(3)成本核算不完整。由於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降低了取得相應收入的成本,不能正確反映公共服務耗費成本的情況,且不能真正體現會計核算的配比原則。(4)固定資產價值波動較大。固定資產以賬麵原值計入,一旦報廢將按原值減少價值。如果僅報廢一般設備,則對總金額影響不大;如果報廢價值較大的房產,資產總額將大幅下降。

二、促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有效性管理的建議

(一)拓展管理渠道,實現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

目前,各學校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方法未實現統一,且大多數仍使用手工操作的方式。為充分發揮社會信息化資源豐富的優勢,應積極開發利用ERP係統、條碼係統等信息化管理技術,建立固定資產管理數據庫,不斷增強固定資產管理的可視化、智能化、專業化、規範化。

具體操作可由財政局按照現行事業單位財務製度規定,根據財政部統一編製的預算單位固定資產分類代碼,製定較為係統而又詳細的固定資產目錄,作為登記參考。單位應做好以下工作:(1)采購完畢根據合同內容逐項對照資產進行驗收;保證進入使用過程的資產各項指標符合要求。(2)對驗收合格的資產填寫出入庫單,根據統一的分類代碼,填寫固定資產相關資料,形成固定資產卡片。(3)大型貴重設備按台建立技術檔案,詳細記錄設備的明細情況,製定操作規程,指定專人使用、維護,確保固定資產的完好和高效利用。(4)一旦設備發生維修或報廢應隨時更新記錄。為便於各學校有針對性地對資產實施管理,建議教育局在核算中心或有關部門設立固定資產管理局域網這一平台,結合專用軟件加強固定資產核算,根據建立的固定資產卡片,自動生成明細賬和總賬,方便賬實核對。運用計算機軟件和網絡管理固定資產不僅可以應用在教育係統,還可擴大到所有國有固定資產的管理中。

(二)閑置固定資產統一調配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可利用新建立的固定資產管理局域網平台,將各學校閑置及不能滿足要求的設備歸集在這一平台中,供其他單位瀏覽選擇,將資產調劑到更需要的單位。這樣既能減少購置資產的重複性,又能提高現有資產的利用率,相對緩解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財力緊張的壓力。北侖教育三中心如在及時辦理固定資產捐贈手續後分批分次將不能滿足遠程開放教育的電腦設備援助給鄉鎮經濟條件相對落後的村民學校,可以方便外來務工人員等學習,同時根據成人教育周末授課的特殊性,可在工作日用中心以滿足衛生進修學校、計生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行政事業單位的教學培訓需要,實現國有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