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強高校飲食成本精細化管理的幾點措施(2 / 3)

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以來,高校飲食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化運作。飲食中心依據與學校簽訂的《工作目標責任書》,將各項指標層層分解,與食堂簽訂《經營和安全目標責任書》。根據有關成本核算政策,結合中心實際,製定了《飲食服務中心核算辦法》,在考核的基礎上與經濟利益掛鉤。在崗位製定上,各個工作環節、各個工作崗位的員工是成本費用的直接有效控製者,隻有全體員工從上到下組成一個全員成本管理的群體,形成一個人人為食堂、處處講效益的氛圍,才能真正做好成本控製工作;在經營運行方麵,統一規定毛利率,在計算、計提食堂工資薪酬時,為了滿足低價菜的供應,不但要根據營業額、夥食材料支出、能源支出這些財務指標,還要根據消費人次這項財務指標,從而完善了勞務報酬發放辦法。

完善機製建設,激發了內在活力。夥食材料采購中,建立起采購驗收調價機製;驗收領用中,嚴格執行夥食材料驗收和入庫出庫製度;生產加工中,建立全員參與成本控製的運行製度;成本核算中,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製度化、規範化與精細化,確保核算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規範有序。

二、成本核算精細化,必須有硬件作支撐——要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

隨著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高校食堂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為滿足師生越來越高的就餐需求,食堂管理也要由粗放型模式向精細化模式方向發展,因此,成本核算工作中,傳統的手工操作顯然已不能滿足需要。為便於食堂成本核算,利於食堂經濟活動分析,提高飲食工作管理水平,成本核算必須運用現代化手段。

成本核算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食堂層麵上的核算,一部分是中心層麵上的核算。

(一)食堂層麵上的核算

成本核算要求每個食堂達到日核算。2011年,根據中心實際情況,針對食堂發生的夥食材料、低值易耗購置等支出,自行研發了一套完善的“物流係統”。根據耗用的夥食材料分類,設計了類別目錄樹,分別為糧食類、蔬菜類、肉類、禽蛋類、食用油、幹菜調味類、水產類、飲料類和低值易耗類這9個子類。類別目錄樹分類科學,查詢方便,並設置了權限。食堂夥食材料由計劃申報到采購驗收、領用、耗用、盤存全部通過“物流係統”實現,再借助中心辦公平台,對食堂營業額、夥食材料耗用等數據定期向食堂發送日報、周報、旬報及月報,為食堂縱向比較與分析、食堂之間的橫向比較與分析搭建了堅實、科學的平台。“物流係統”的建立,使食堂實現單菜成本核算,提高了食堂經營情況分析的時效及精細化管理水平。

(二)中心層麵上的核算

中心設立財務核算部負責中心的財務核算,並在2001年就已經實現會計電算化。財務部根據中心核算辦法,每月在計提各食堂工資薪酬時,首先核算本期食堂營業額、耗用的夥食材料、能源支出、低值易耗支出以及毛利率,然後與食堂上報的本期收支情況核對。另外,在核算前,財務部根據供應商已結算的單據與保管員實際開具的單據一一比對,即核算前增加抽單環節,這樣就避免了因個別供應商本期沒結算而導致的食堂核算不實情況。

按月、季、半年、年及時、真實、準確地上報財務報表,報表既反映各食堂收支以及經營運行情況,也反映中心總體的經營效益情況。

“物流係統”的建立以及會計實現電算化,中心財務管理工作由“核算型”模式向“管理型”模式轉變,由“粗放型”模式向“內涵型”模式轉變,由事後管理向事中控製、事先預測轉變,為成本核算精細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