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使用存在的問題及防範措施(2 / 2)

(四)管理不規範、不透明,以致滋生腐敗

通過論證的項目隻確定所需經費的總控製數,對明細支出沒有明確的控製數要求。某些單位領導利用製度上的缺陷和所謂“內部”討論文件隨意批準改變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方向,對專項資金“輕管理、輕績效”;利用單位財務內控製度和考核製度不健全,財務人員原則性不強,指使財務人員以“勞務費、培訓費”等名義虛增項目成本、偽造賬目,公開以“會議費、培訓費、交通費”等公用性支出圖謀個人利益為我所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財政隻負責撥款,資金使用是否合理、合法難以實施具體監管,僅對項目承擔單位提供的財務報告進行審查。審計部門事中檢查少,事後檢查多,全方位檢查少。製度不健全、監管不力,致使項目資金使用不規範、不透明,從而產生腐敗。

三、防範措施

(一)完善賬戶管理,促進財務核算規範有序

行政事業單位合理開設、使用賬戶,對加強財務管理將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一,對已有賬戶進行清理,撤銷已完成項目的賬戶;對新項目嚴格按照專用賬戶開設的要求執行;對項目已通過驗收但暫未完成資金支付的賬戶,財務部門必須按照財經製度協調、督促相關部門按照合同或協議履行支付手續;對項目資金已到位但由於特殊情況暫不能實施的項目,根據具體情況向上一級主管部門請示接受指導。第二,財務部門及時和銀行對賬單對賬,認真核對每筆支付業務情況,確認銀行與單位賬戶餘額相等。第三,對撥入經費戶的資金,力求在會計基礎工作中設置詳細核算科目,確保資金來源的清晰性。按照內控要求嚴格執行財務報銷審批手續,對各項支出的主要用途、理由等在摘要中詳細說明,明晰專項資金的使用方向和真實用途,杜絕賬戶串用現象,確保各項專用資金達到預期效益。

(二)強化經費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專項資金支持的項目需要有績效目標,為提高專項資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財務人員必須參與實施項目的管理。財務人員要嚴格按照項目的目標,在提升財務分析管理能力、強化財務內控執行力的基礎上,實事求是、科學合理地編製專項資金的預算,將使用範圍、績效目標、監督機製等有關問題以製度化的形式確立下來,形成高效控製機製。緊扣實際工作環節,通過合理核算,整合協調等審慎安排預算,提高項目預算執行力。對於仍在實施時限的年度項目結餘,按照規定結轉下一年度繼續使用;對於因項目評估不充分或影響民生被終止的項目,及時編製財務報告,按照程序報請主管部門,主管部門應及時決策,按照結餘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杜絕產生資金長期滯留項目承擔單位的現象。

(三)樹立法律自律意識,明晰管理職責風險

單位主要領導要樹立廉潔自律、依法規範用錢的觀念,通過民主和科學決策,營造“不敢為”的思想防範,規避使用權力的風險。財務人員要提高應用政策理論的水平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強化崗位職責風險意識。監督部門和財務部門要加強製度和資金內控流程建設,建立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責任製。開展自查自糾專項資金檢查,查找風險源,對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發現的潛在問題做到早預防早整改,構建“全員化、全程化、全優化”的財務風險預警防控網。以年度檢查、財務審計、績效評價的結果作為考查領導“政績”和財務人員工作的重要依據,對於違反專項資金使用責任人,堅持“誰批誰負責,追究誰責任”原則,加大懲罰力度,增強法律的震懾力。

(四)提升財務人員素質,增強審計力度

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必須始終貫穿於財務人員的實際工作中,培養財務人員學習財經理論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習慣,以及客觀公正、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通過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強化財務人員基本功訓練。實行財務崗位公平競聘的用人機製,調動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對內強化規範提升素質,對外充分發揮審計監督部門的作用,項目實施中承擔單位的台賬資料和財務報表審計監督部門必須進行不定期或定期的監督抽查,對使用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時指正,督促改正落實到位;對挪用專項經費等有重大問題的單位進行通報、曝光;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違法違紀行為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內外合力賭漏洞,確保透明、高效使用專項資金,彰顯專項資金的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王樹凱,李洪昌.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財政監督,2007,(8).

2.胡奇.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思考[J].商業文化(學術版),2008,(5).

3.王新秀.專項資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論壇,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