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允價值受主觀因素的影響變動隨意性大。公允價值的計量依賴於有效的市場,在市場持續低迷時,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的計量低於實際產品的價值,造成投資者和公眾的恐慌,從而使得危機程度不斷惡化,公允價值計量受到主觀因素的嚴重影響。
五、後金融危機環境下公允價值計量的改善
(一)完善市場體係,增強市場的活躍性。在活躍市場條件下,公允價值的計量更加的客觀,反之,公允價值的計量在非活躍市場條件下需要依靠更多的主觀估計和判斷,因此,培育完善的市場體係,增強市場活躍性更利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公允價值表現的順周期效應性正是由於會計人員難以根據市場的變化而進行及時準確的判斷,從而依據過去正常時期的市場條件進行指導,從而會導致公允價值的估計受到主觀因素的嚴重影響推動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放大。在我國目前的經濟體係中,由於金融市場的市場化程度不足,需要增強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建立一個完善的市場體係,從而使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得到更好的應用。
(二)加深公允價值本質探究,完善計量方法。公允價值計量的順周期效應雖然不是導致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但對金融危機起到了一定放大的作用。公允計量的計價問題在非活躍市場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在缺乏市場價格支持的條件下,需要利用相關的估計技術來確定公允價值,但是存在隨意性的問題。因此,深入理解公允價值的本質應該通過建立一個立體的會計計量模式,而不僅僅將公允價值隻看作是一個具體的計量屬性,要注意提高非活躍市場公允價格計量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三)增強金融機構的監督管理確保信息的可靠性。我國由於金融行業的發展剛剛開始,很多公允價值的問題還不嚴重,為了防微杜漸,我國應增強金融機構的監督管理,降低公允價值的順周期效應,通過政府的強製幹預,減少虛擬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強金融環境的穩定性。通過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提高職業判斷能力,滿足公允價值應用中估計價格技術的要求。增強法製教育,強化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使其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避免利潤操縱行為,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
(四)合理規範公允價值的使用。公允價值在不活躍的市場上更容易出現估計偏差,因此,應通過降低公允價值的操作難度,不斷完善公允價值的計量,規範公允價值的使用有利於增加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和有用性。
(六)引入金融風險評估。市場經濟活動存在著各種風險,因此在公允價值確定時應引入金融風險評估,增加經濟活動的風險因素,從而使得公允價值更公平的為經濟活動提供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曉妍.公允價值會計與財務會計本質特征的衝突[J].學術探索,2012,(01).
2.呂瑋,呂玨,宋洋.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公允價值計量研究[J].綠色財會,2012,(08).
3.龔武.金融危機後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探討[J].中國外資,2012,(02).
4.羅亨偉.後金融危機下公允價值計量問題的探討[J].現代商業,2012,(02).
5.葛家澍.公允價值計量麵臨全球金融風暴的考驗[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