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研究(3 / 3)

(三)考慮重要性原則

財務會計信息是否值得提供受成本效益原則和重要性原則的共同製約。根據我國基本準則的規定,企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進行會計處理。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從而影響使用者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不誤導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適當簡化處理。因此,在進行資產減值測試時,還應考慮重要性原則。

(四)統一計量標準

賦予企業一定的會計彈性,便於企業通過專業判斷和會計選擇向市場傳遞公司的特有信息,也是我國最初設立資產減值準備的目的之一。然而,我國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的發展時間畢竟還很短,各項措施都極不完善,在這種情況下不宜賦予企業過多的選擇權。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對資產減值的使用範圍作較詳細的規定,盡可能縮小會計人員人為估計和判斷的範圍,避免企業執行會計政策的主觀隨意性,統一和規範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方法和計提比例,盡可能減少同類業務處理方法的多樣性和自主選擇權。

(五)減值損失轉回要體現資產的價值

雖然資產減值轉回的政策在我國被嚴重濫用,但作為一種實用的修正政策,它的存在能夠提升企業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如果未來資產價值得以恢複,那麼轉回已確認的減值損失就應該是自然的。為了防止企業利用減值準備調節利潤,對於什麼情況屬於以前計提減值準備的資產價值回升而轉回的準備,什麼情況屬於企業過去濫用謹慎性原則而轉回的秘密準備,筆者認為,可以製定相關製度提供區分的標準,對於不能合理解釋的減值準備的轉回應采用追溯調整法予以調整。為解決現存問題,關鍵並非在於是否禁止轉回,而是應進一步完善會計準則,同時製定相關的製度和法規來規範資產減值轉回的使用。

(六)加強相關信息的披露

在現行有關法規中規定,上市公司變更會計政策對本年度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有重要影響時應該予以說明,但是由於並未細化到何種變更,所以大部分上市公司對大額計提或轉回、不提或少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原因都沒有詳細的披露,即使投資者想進一步了解企業資產的減值情況,也無從下手。因此,完善法律法規,規範企業信息披露標準,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對於改善利用減值準備進行利潤操控的現象有一定的作用。此外,監管部門可以將信息披露作為對上市公司進行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以限製人為操縱利潤。

(七)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

國際會計準則相對於我國會計準則而言,對資產減值的規定更加具體和全麵,操作性更強。我們應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的有關資產減值準則的內容,進一步完善我國資產減值會計,但借鑒並不是照搬照抄,而應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進行吸收和轉換,使其順利成為在我國具有適用性的國內規則。

五、結論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重新定義和規範了減值準備的相關問題,讓資產減值這一計量屬性成為近幾年來會計界的一大熱點,許多業內人士不斷比較探討現行會計準則下資產減值會計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本文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資產減值計量屬性展開進一步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現行會計準則下的資產減值計量屬性是伴隨著現代經濟理論的發展和會計理論逐步完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較之舊準則,它更能滿足決策有用觀的需要,體現現代經濟收益的思想,是由會計目的決定的。

2.現行會計準則詳細地介紹了各種資產減值計量模式和八大資產減值的基本涵義,分析了資產減值計量屬性與其他計量屬性的關係,總結得出資產減值計量屬性的特征及資產減值的合理確定與估計。

3.基於多種因素考慮,特別是調節利潤方麵的考慮,目前資產減值計量在我國的應用仍然遇到不少阻力,也存在不少的問題,但是現行會計準則下的相關規定對上市公司利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而調節利潤起到了一定的限製作用,這相對舊會計準則有了很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李星.資產減值準則實務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研究,2010.

2.邵瑞慶.我國資產減值會計規範的變化與實施中的問題[J].財經論叢,2008.

作者簡介:

崔毅,女,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導。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朱海花,女,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