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種語言代表一種靈魂(1 / 1)

一種語言代表一種靈魂

數字藝術

隨著主流語言的應用愈加廣泛,現在每2周就有一種瀕危語言消失。

2000年在德國科隆召開的瀕危語言學會議,將語言的瀕危程度分為五個等級,其中“瀕危的語言”指所有使用者都在40歲以上,而群內青少年都已不再學習使用;“垂危的語言”指隻有少數70歲以上的老年人還在使用,而其他成員幾乎都已放棄;“滅絕的語言”則失去了所有使用者。

語言的消亡與物種的滅絕毫無二致。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全球有超過750種語言滅絕。2009年2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用《全球瀕危語言分布圖》,有230種語言自1950年起已經滅絕,有2474種語言瀕臨滅絕,現在差不多每兩個星期,就有一種語言從地球上徹底消失。印度是瀕危語言最多的國家,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別是美國和印尼。如果說“一種語言代表一種靈魂”,那麼3000多個靈魂將會在2100年到來之前離開這個星球。

2010年,中國台灣最後一個會說巴宰語的人——96歲的原住民潘金玉去世,這一語言隨之消亡。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正在使用的120餘種少數民族語言,隻有50多種語言有文字,而隻有22種文字實際被使用。沒有文字的語言,使用人數都少於萬人,僅僅保留在老人的山歌、傳說等口頭形式中,實際上處在消亡邊緣。

有幾種少數民族語言已經處於完全失去交際功能的狀態,如滿語、佘語、赫哲語等;有20%的語言已經瀕危,如赫哲語、佘語、怒語、土家語、仡佬語、普米語、基諾語等。即便那些使用人口超過千人的語言,也並不說明它們有較強的生命力。2009 年2 月21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中國的滿語列為“極度瀕危語言”。滿族雖然有1100多萬人口,但會說滿語的人卻已不足百人,他們都是年過八旬的老人。現在隻有黑龍江省黑河市、富裕縣少數邊遠村屯大約100人能聽懂,約50位老人能說。這些老人辭世之時,將是滿語消亡之日。有關人士擔憂:如果滿語滅絕了,那些清代史實也將煙消雲散,變成神秘的符號了。